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研究
【摘要】: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通过论述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来阐述政治文化、政治结构对政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引申出政治合法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道路的重要性;着力于从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形式主义思想来分析其对自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行为的利弊以及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警示;通过剖析这一时期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对于揭示后来苏联发生剧变的原因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激发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理念以及党政关系的深思。 本文以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十八年时期为研究对象,以苏联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为背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基本视角,借鉴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形式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实现从结构制度层面来理解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在总体结构框架上,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讲解了问题的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形式主义。第二章主要是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形式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内容包括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方面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化,政治结构的形式化和政治生活的形式化。第三章、第四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从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民族性格、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对领袖的崇拜、执政合法性的缺失、国内外环境以及勃列日涅夫个人原因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从而引申出第五章,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影响和评析。结语部分则是关于执政理念和党政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勃列日涅夫时期 形式主义 苏联共产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51.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9-12
- 第二节 对基本概念的阐释—形式主义12-14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表现16-24
-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主要内容16-18
-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18-24
- 第三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上)24-39
- 第一节 不合理的文化模式24-25
- 第二节 极端的民族性格25-27
- 第三节 对领袖的崇拜27-31
- 第四节 体制弊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31-39
- 第四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下)39-45
-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39-40
- 第二节 执政合法性缺失40-41
-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个人原因41-43
- 第四节 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43-45
- 第五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影响和评析45-48
-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影响45-47
-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的评析47-48
- 结语48-51
- 参考文献51-56
- 后记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隆;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6期
2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J];党建研究;2000年09期
3 马龙闪;论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的政治纲领[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6期
4 郝宇青;倪稼民;;论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3期
5 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6期
6 张伟;常哲;;勃列日涅夫给苏联覆亡埋下隐患[J];报刊荟萃;2007年04期
7 西村文夫 ,张益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终结与苏联国家机构的危机[J];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1983年00期
8 刘清鉴;王大成;;“勃列日涅夫时期及其以后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纪要[J];苏联东欧问题;1985年05期
9 周尚文,郝宇青;合法性与苏联政治的嬗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魏泽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错误建党思想是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历史根源[J];理论与改革;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各社会政治阶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4 郭超海;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0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4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