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26 00:04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核心价值观乃兴国之魂,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整合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等功能”,正是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重要的功能,才使得它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引起了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强烈反响与高度重视,纷纷建构了符合自身实际、满足自身需求的核心价值观,并在长期探索中积累了许多丰富、宝贵的经验。核心价值观虽然具有社会制度本质性,体现了一个国家整体的思想意识形态,但其建设方法和路径是不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具有可借鉴性。新加坡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家意识加强、国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本文在探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建设路径的基础上认为:在传承中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在借鉴中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在整合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升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规律,而执政党统领、政府主导、社会认同、公民践行的有效路径,是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本论文除导论外,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新加坡长期的外来殖民侵略历史、多元复杂的种族宗教社会和现实国情等方面出发,重点论述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形成的背景与过程。第二部分首先阐释了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内容,然后通过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新加坡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通过全面总结新加坡推行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 共同价值观 培育 践行 经验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9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7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7
- (四) 论文创新之处17-19
- 一、新加坡培育其“共同价值观”的背景与过程19-30
- (一)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19-25
- 1. 长期的外来殖民侵略历史20-21
- 2. 多元复杂的种族宗教社会21-22
- 3. 缺乏国家认同感的移民心理22-23
- 4. 制约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国情23-24
- 5. 现代化进程中严重的西化倾向24-25
- (二) 新加坡“共同值观”的形成过程25-30
- 1. 多元种族文化价值观并存时期25-26
- 2. 西化倾向向东方价值观回归时期26-28
- 3. “共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28-30
- 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0-36
- (一)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主要内容30-34
- 1.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30-31
- 2.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1
- 3. 社会关怀,尊重个人31-32
- 4. 协商共识,避免冲突32
- 5.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32-34
- (二)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特点34-36
- 1. 共同价值观不等于儒家价值观34
- 2. 共同价值观不包含政治价值观34-35
- 3. 共同价值观不包含宗教价值观35
- 4. 共同价值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5-36
- 三、新加坡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和成效36-46
- (一) 新加坡践行“共同价值观”的路径36-43
- 1. 人民行动党和政府对“共同价值观”建设的强势领导和推动36-38
- 2. 打造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共同价值观”教育平台38-40
- 3. 强化新闻媒体、法制等多种手段对共同价值观建设的促进作用40-42
- 4.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运动促进共同价值观建设42-43
- (二) 新加坡践行“共同价值观”的成效43-46
- 1. 国家意识不断加强43-44
- 2. 国民道德素质提高44
- 3. 社会文明程度提升44-45
- 4. 国际影响力增强45-46
- 四、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启示46-51
- (一) 在传承挖掘、借鉴吸收、整合创新中培育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46-47
- (二) 在政党统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中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47-48
- (三)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始终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之中48-49
- (四) 充分发挥法治、舆论等多种手段对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促进作用49-51
- 参考文献51-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公民教育研究的三个维度及其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黄松赞;简论“新加坡特色”[J];东南亚研究;1992年Z1期
3 卢艳兰;;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介[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郑汉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1期
5 张鸿燕;当代新加坡道德教育的主要特色及启示[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柳建营;姜越;;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传承;2010年12期
7 李志辉;;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罗春洪;钟华英;;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促进效应及相关思考[J];江西教育;2006年11期
9 张汉音;;新加坡与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573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7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