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世纪之交英国大党党内逼宫现象初探

发布时间:2017-07-27 07:25

  本文关键词:世纪之交英国大党党内逼宫现象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英国 政党 “逼宫”政治 原因


【摘要】:斗争是自然界永恒的主题,政治斗争亦然。逼宫政治作为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贯穿于人类政治活动。近代以来,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党内斗争无处不在,“逼宫”政治充斥于党内。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逼宫”政治方兴未艾,其中又以英国的“逼宫”政治较为典型。究其缘由是英国的民主政治历时悠久,政治体制较为完善,公民素养相对较高,社会整体发展成熟。 显然,逼宫现象的发生有着多重深刻而又复杂的原因。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撒切尔夫人和布莱尔先生的退位风波为案例,理清其脉络。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对“逼宫”政治的原因进行剖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及相关的个人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政治是前提,经济不可或缺,文化不可忽视,个人因素至关重要,丑闻是导火索,它们激化党内斗争,促使支持者倒戈,,迫使首相腹背受敌,终因孤掌难鸣,走向辞职之路。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世纪之交的逼宫政治的特点。与二战前的逼宫政治相比较,世纪之交的逼宫特点主要体现在联合政府的组建问题上。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历史背景不同;二是党纪的差异;三是政党格局的变化。其中时代背景是关键,政党格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党纪是重要条件。 第四部分所讨论的重点是逼宫政治的利弊。不可讳言,逼宫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利国利民利党。它不仅可以挽救民意,还可以延长执政党的执政寿命。应用失当,不但会加重党内矛盾,也不利于政权稳定,更无助于民生。因此,应妥善而为之。
【关键词】:英国 政党 “逼宫”政治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56.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2
  • (一) 选题意义8-9
  • (二) 研究状况9-12
  • 一、逼宫现象12-22
  • (一) 撒切尔下台的经历12-16
  • (二) 布莱尔辞职的经过16-22
  • 二、逼宫原因22-46
  • (一) 政治原因22-35
  • 1.政治制度22-23
  • 2.党内制衡机制23-25
  • 3.首相任期过长25-27
  • 4.政策受挫27-32
  • 5.执政党内派系斗争32-35
  • (二) 经济因素35-38
  • 1.经济不景气35-36
  • 2.为他人作嫁衣裳36-38
  • (三) 民族性和文化传统38-40
  • 1.民族特性38-40
  • 2.自由主义观念40
  • (四) 其他缘由40-46
  • 1.个性缺陷40-42
  • 2.个人恩怨42-43
  • 3.切丽的不良形象43-46
  • 三、世纪之交逼宫政治的特点46-50
  • (一) 背景不同46-47
  • (二) 党内制度规范化47-48
  • 1.党纪加强47-48
  • 2.党魁选举民主化48
  • (三) 政党格局的变化48-50
  • 四、逼宫的利弊50-56
  • (一) 政局不稳和政党衰败50-51
  • (二) 维护政党及首相的利益51-56
  • 五、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0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80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