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在粤非洲人的迁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佛山市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7-08-01 09:35

  本文关键词:在粤非洲人的迁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佛山市的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在粤非洲人 迁居 政府管控 社会支持 社会融入


【摘要】: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吸纳了大量的非洲人,其中又以广州、佛山市的非洲人数量最多。文章选取广州市和佛山市的非洲人为调查对象,以迁居为切入点,探讨非洲人在粤的生存状况。研究发现,该群体的迁居行为较普遍,其居住空间分布呈宏观扩散微观集聚的态势。迁居频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迁居更频繁;迁居频率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小,受社会支持与融入、政府管控的影响较大,社会支持力度大与融入程度高的迁居频率较低,而政府的管控力度加大会明显提高非洲人的迁居频率。在粤非洲人的迁居存在源于被动而后主动适应的特点,迁居是他们适应当地生存的重要手段。因此当地政府应通过提高社会宽容度、保持适中的执法强度等方式,营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降低广州、佛山地区非洲人的流动性。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学系;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关键词】在粤非洲人 迁居 政府管控 社会支持 社会融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编号:41322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523.8
【正文快照】: —、弓I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涌入中国,出现了较多的“跨国移民社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广东聚集的外国人占全部国际移民人口的62%,其中,广东所占人数最多,而且非洲裔的人口比例最高(梁玉成,2013)。 由于缺乏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2 刘云刚;谭宇文;周雯婷;;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3 李志刚;杜枫;;“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J];城市规划;2012年08期

4 何建国;何瑞春;;居民出行OD调查中数据缺失问题及其EM算法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木拉提·吐尔德;胡锡健;;EM算法在删失数据分布和混合分布参数估计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1年15期

6 梁玉成;;在广州的非洲裔移民行为的因果机制——累积因果视野下的移民行为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奎;冯长春;申兵;;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迁移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2 刘云刚;谭宇文;周雯婷;;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3 李志刚;刘晔;;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4 杨永春;谭一m:;黄幸;刘定惠;;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5 冯健;王永海;;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6 李志刚;薛德升;杜枫;朱颖;;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7 李志刚;刘晔;陈宏胜;;中国城市新移民的“乡缘社区”:特征、机制与空间性——以广州“湖北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8 冯健;吴芳芳;;质性方法在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9 洪元杓;冯长春;;居京韩国人住房租买选择内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1年14期

10 温国x+;;非洲商人在广州的社会融合度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移民适应理论的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涛;;广州地区非洲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及其行动逻辑[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苟倩莹;李志刚;;不同管制下的“北上广”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3 韩华梅;金鑫;;广州非洲城的草根多语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3)[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敏;广州市华侨新村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及动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帆;在华外国人的媒介使用与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炬;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1年

7 哈斯巴根;基于空间均衡的不同主体功能区脆弱性演变及其优化调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何乃柱;民族社区社会工作研究:本土实践与理论建构[D];兰州大学;2013年

9 黄毅;族群、空间与公共治理的实践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姜辽;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幸;中国西部城市的绅士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徐苗;跨国流动群体的整体性适应[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宗胡亮;无线信道统计模型识别及其在MIMO系统下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5 陈卓;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白鸿蓉;当前我国高档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兴钱;广州外籍人聚居区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8 那世新;中国社会文化当中的非洲黑人形象:二十多年来的变化[D];南京大学;2012年

9 曾洁美;数据缺失处理在“绿色矿山”中的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芸;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地理学分析:基于福建省明溪县沙溪村的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雨;陈笛;;世界各地移民到中国追梦[J];北京纪事(纪实文摘);2007年12期

2 周尚意,朱立艾,王雯菲,范芝芬;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周尚意;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4 王佩军;关于社区开放与国际性社区发展的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6 陈祖恩;早期上海日本居留民的文化活动[J];档案与史学;2001年02期

7 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9 刘云刚;谭宇文;周雯婷;;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10 顾朝林,C·克斯特洛德;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建雯,陈传锋,Mike Murphy;我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服务[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2 张学东;;社会支持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党君;崔创;;大学生情感社会支持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朱婷;;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5 郭朝辉;;汶川地震灾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钱金丽;;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学理论;2012年10期

7 张爱萍;;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相关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24期

8 班孟丹;郭桐润;;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2年20期

9 肖静芬;;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4年05期

10 周海霞;;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J];学理论;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骆宏;许百华;;社会支持感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护士压力感知的验证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4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代芳芳;攻击性和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张静;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杰;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长松;大学生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韫芳;合肥地区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海洋;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霞;网络社会支持的互动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瑜;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3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03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