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政府过程中的信用流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7-08-02 17:34

  本文关键词:政府过程中的信用流失与重塑


  更多相关文章: 政府过程 政府信用 重塑 合法性


【摘要】:政府信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塑造一个诚实守信、有效回应社会期待的政府,,是政府治理方式适应社会变革的基本诉求。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信用危机的背景下,提升政府信用度,重塑政府信用体系,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政府从执政理念到行为方式等诸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我国政府在行为过程中的职能错位、内部运行规则不健全以及“政府人”行为失范等,造成政府信用资源流失的问题相当突出。而政府信用的缺失则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严重影响政府效能的发挥,动摇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信用度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而关注与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信用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政府信用的研究现状而言,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从政府过程的角度对政府信用的内涵、结构及流失的原因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通过对政府信用的解读,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信用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与提升中国政府的信用能力进行了一些建设性思考。 论文除前言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信用概念的分析以及信用和信任关系的阐述,着重论述了政府信用的含义、结构及特征,并对政府信用的结构重新做了学理意义上的架构,提出政府信用的结构应分为心理形态和行为形态两个层面。主要是通过规范研究来明确政府信用所包含的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政府信用的功能。认为政府信用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证,是营造良好国际化环境的重要力量。在这四个方面,政府信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支撑社会良性运行的阿基米德点。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和核心。该部分在简要分析了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信用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后,对目前我国政府信用流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把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府信用缺失划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两种类型。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信用流失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我国政府信用缺失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权力执掌者个人腐败,集团性腐败,权力运行中的人治模式等。二是规范机制不健全。主要表 现为约束政府自利性行为和决策的集团利益倾向的规范机制不健全。三是决策 过程不透明。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和民众参与力不足。四是应对公共事件危机的 能力有限。表现为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及官员问责制的缺乏。五是组织制度的低 层次和低效率。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制度规则执行不力, 官僚主义盛行。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社会转型期政府信用的流失。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归宿。根据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 了未来政府信用重塑的方向,即应该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能 政府及服务政府五个方面对政府信用进行重塑和建构。 本文的新意在于:(l)论文以信任为切入点,把信任分成两个方面,即技 术能力的信任和权利与义务的信任,并自始至终围绕着信任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对政府信用进行论证。(2)以往对政府信用的分析多集中在概念和作用上,而 没有对政府信用的结构做明确阐释。本文对政府信用的内在结构做了新的理论 分析,提出政府信用结构应该包括两个层面:政府信用的心理形态和政府信用 的行为形态,认为这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形态的政府信用。(3)以 往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往往囿于经济、伦理等领域,分析的深刻性不足, 很少从政府过程这一动态结构中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论证。本文分别从 权力异化、利益分享、决策过程、危机应对、制度供给等五个方面对政府信用 过程中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作为重塑政府信用的立论依 据。
【关键词】:政府过程 政府信用 重塑 合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523
【目录】:
  • 前言9
  • 第一部分 学理视野中的信用和政府信用9-19
  • 一、 信任与信用10-15
  • (一) 信任的概念和分类10-12
  • (二) 信用的概念及类型12-13
  • (三) 信任与信用的关系13-15
  • 二、 政府信用15-19
  • (一) 政府信用的概念15
  • (二) 政府信用的结构15-17
  • (三) 政府信用的特征17-19
  • 第二部分 政府信用:社会良性运行的阿基米德点19-25
  • 一、 政府信用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19-20
  • 二、 政府信用是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基础20-22
  • 三、 政府信用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证22-24
  • 四、 政府信用是营造良好国际化环境的重要力量24-25
  • 第三部分 政府信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5-46
  • 一、 政府信用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5-27
  • 二、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信用得失27-46
  • (一) 政府信用不足的表现28-30
  • (二) 政府信用流失原因的分析30-46
  • 1 公共权力的异化31-35
  • 2 利益规范机制缺乏35-38
  • 3 决策过程不透明38-40
  • 4 应对公共事件危机的能力有限40-42
  • 5 组织制度的低层次和低效率42-46
  • 第四部分 政府信用的重塑46-56
  • 一、 建设责任政府:政府信用构建的核心46-49
  • 二、 建设透明政府:政府信用构建的基础49-50
  • 三、 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信用构建的保证50-51
  • 四、 建设效能政府:政府信用构建的关键51-53
  • 五、 建设服务政府:政府信用构建的根本53-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晴,裘铮,容志;政府信用: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理论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2 孙智英;“入世”与政府信用行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陈伟;“标准-普尔”政府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简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4 郭红玉;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5 忻林;布坎南的政府失败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6 王和平;论政府信用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3年01期

7 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李海江,胡圣礼;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性与良好公众关系的构建[J];求实;2002年03期

9 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J];学术界;2000年03期

10 郑美如;论政府信用的构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9期



本文编号:610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10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