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再寻路标:当代俄罗斯的政治激进主义

发布时间:2017-08-04 06:30

  本文关键词:再寻路标:当代俄罗斯的政治激进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欧亚主义”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政治激进主义


【摘要】:尽管激进主义思潮和政治激进主义运动乃至革命浪潮可以迅速调动部分政治资源,短时间内完成社会变革,但往往因激烈社会震荡而留下长期遗患。保守主义强调与传统的继承和联系,在客观上对激进主义发挥制约、纠正、补充和缓冲的作用。俄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保守主义势力与激进主义势力、革命主义主张与改革主义主张都是并存的,而且无论革命的结果还是改革的结果,社会都必须从剧变或渐变中稳定下来,俄国保守主义此时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欧亚主义”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政治激进主义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号:SKZZY2015042~~
【分类号】:D751.2
【正文快照】: 从政治激进主义的19世纪源头来看,它首先是一种基于对现有社会不平等和有失正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等级的道德批判,是主张以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显见的暴力方式改变社会和国家现状的思潮;其次,它亦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下层和年轻一代的政治宣传、政治鼓动和政治动员的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胜利;法兰西民族的激进主义传统[J];欧洲研究;2005年04期

2 郑佳明;;告别激进主义[J];书屋;2011年04期

3 ;“激进主义”提法不符历史真实[J];时代论丛;1996年04期

4 萧功秦;;超越左右激进主义[J];当代工人(C版);2012年06期

5 刘金源;;18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激进主义运动[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5期

6 刘金源;;论18世纪后半叶英国中等阶级激进主义运动[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2年00期

7 朱晶;;激进主义思潮反思三十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高力克;;现代中国激进主义之再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泠一;激进主义在中国──读《激情与理性》[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2期

10 耿云志;改革、革命与“激进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达秋;;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激进主义[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达秋;;19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激进主义[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祖君;;激进主义: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卫·安东尼 刘智利/编译;反思激进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原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湖南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 郑佳明;告别激进主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马克锋;有关激进与保守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胡伟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在思想与德性互化的每一瞬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邵建;激进主义的民主和保守主义的宪政[N];中国经营报;2012年

6 陆晓光;有德性的思想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李公明;Loft:文化边缘的激进主义情怀[N];深圳商报;2004年

8 海南省文联主席 韩少功;崇尚“新”和膜拜“旧”都很可疑[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美 《异议》杂志 王静 编译;美国知识分子如何参与政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王君琦;保守主义在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凯华;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连志强;清末民初激进主义的论说[D];南京大学;2014年

2 吴智敏;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凌端明;五四时期文学激进主义思潮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4 王晓;涅恰耶夫的活动和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1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1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