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改革与成败

发布时间:2017-08-06 01:11

  本文关键词: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改革与成败


  更多相关文章: 菲律宾 后马科斯时期 民主政治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民主被认为是能够适应人们政治要求的最理想的制度设计和基本评价标准,它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同。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引入民主机制的国家,二战后菲律宾一度被美国政治家们誉为“美国民主在亚洲的橱窗”。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发生在被亨廷顿自誉为“第三波”的全球民主化时代。研究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对探讨引入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论文第一章探讨了菲律宾独立后民主政治的历史演变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菲律宾民主体制初创阶段,这一阶段菲律宾引入了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这一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很快被马科斯时期的独裁统治所中断。“二月风暴”以后,菲律宾民主政治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民主政治的回归阶段,这一阶段又被再分为民主政治的恢复、维护和巩固三个阶段。民主恢复阶段是阿基诺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是《1987年的宪法》,它恢复了《1953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又在总统任期和选举方面做了修订和补充。阿基诺、拉莫斯和阿罗约对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巩固和维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论文第二章从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权力配置层面分析,探讨了菲律宾民主政治体制建构中的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菲律宾的民主政治体制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菲律宾总统制存在体制设计缺陷。其二,缺乏完善的政党体制。本文认为这些缺陷是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未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论文第三章着重探讨了影响菲律宾民主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经济虽有短期的增长,但总体而言,增长缓慢,发展不稳定。贫穷依然是困扰菲律宾人民的主要问题。经济的发展状况未能为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推进创造社会条件。本人还认为,菲律宾“依附型的政治文化”与它采用的西方民主模式不相匹配,制约了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论文的第四章鉴于对前三章对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分析最后得出对我国民主政治的三点启示:民主化应注意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追求经济增长和政治民主化的双重目标;稳步推进民主化道路。
【关键词】:菲律宾 后马科斯时期 民主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73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的创新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综述10-13
  • 2 菲律宾民主政治的历史演进13-22
  • 2.1 前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次尝试(19 世纪末—1965 年)13
  • 2.2 马科斯时期的独裁统治(1965-1985 年)13-16
  • 2.3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回归16-22
  • 3 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权力配置22-28
  • 3.1 菲律宾的宪法22
  • 3.2 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立法权22
  • 3.3 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司法权22-23
  • 3.4 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行政权23
  • 3.5 菲律宾民主政治中的政党23-25
  • 3.6 对菲民主政治中权力配置的评价25-28
  • 4 菲律宾民主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28-33
  • 4.1 菲律宾经济与民主政治28-29
  • 4.2 菲律宾政治文化与其民主政治29-33
  • 5 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33-38
  • 5.1 民主化应注意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33-34
  • 5.2 追求经济增长和政治民主化的双重目标34-36
  • 5.3 稳步推进民主化道路36-38
  • 注释38-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吴艳玲;;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宣扬;李乐;;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斌;;回汉杂居村落社区的民族、家族与派别——豫西南R市L村个案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果海英;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7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27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