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的甘地研究
本文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的甘地研究
【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中国的甘地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20年代初期至1950年代中期;195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本文从纵向考察与横向剖析相结合、历时追溯与共时探究相兼顾的视角,对中国甘地研究的前两个时期进行了系统探讨,揭示了其演进历程和渊源,基本特征和内容。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中国 甘地研究 特征 内容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甘地历史文献汉译与研究》(14ASS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5.1
【正文快照】: 引言甘地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方兴未艾,蔚为壮观。迄今为止,全球有关甘地研究的著作超过了800部,几乎涉及甘地生平和思想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他的“狂热”和“怪癖”等。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甘地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曲折历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良;;甘地的“手工纺织”运动[J];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03期
2 唐文权;;甘地两次不合作运动在当年中国的反响[J];南亚研究;1988年04期
3 林承节;;1930—1933年甘地领导的文明不服从运动在中国的反响[J];南亚研究;1993年04期
4 叶·茹可夫;于深;;关于圣雄甘地的历史作用——致“新时代”周刊编辑部[J];历史教学;1956年10期
5 王春良;;奻娭甘地所倡导的“叐特雅格拉哈”[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01期
6 王存华;关于甘地的“手工纺织”运动[J];史学月刊;1957年02期
7 王春良;关于甘地的经济思想——对“关于甘地的‘手工纺织’运动”一文的意见[J];史学月刊;1957年06期
8 王春良;略娭甘地所倡\的“非暴力抵抗”[J];史学月刊;1958年01期
9 王春良;;有关甘地历史作用奤价的几个UO楲——奤王存华先生在娭述甘地历史作用方面的几点妽媂[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01期
10 王存华;我对“关于甘地的经济思想”一文中的几点意见[J];史学月刊;195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郁龙余;中西印审美主体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尹锡南;;近代以来印度人中国观的演变轨迹及特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年01期
3 韩琦;;唯真求实,不断突破史学研究的“禁区”——王春良先生和世界史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5期
4 黄思骏;;三十五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印度史若干重大问题的争论[J];历史研究;1984年06期
5 尹锡南;泰戈尔关注东方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3期
6 谭中;;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1期
7 尹锡南;;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中印关系新视野[J];南亚研究季刊;2013年02期
8 翟广顺;;苦吟并求索教育自由王国的胡适和泰戈尔[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宁;;“我们的遥远的近邻”——印度的中国形象[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印边界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王润萍;新世纪印度对华政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3 尹锡南;泰戈尔的文明观及其在东西方的反响[D];四川大学;2002年
4 王晓秋;中印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燕静;泰戈尔来华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6 吴迪;尼赫鲁大国思想与中印边界争端[D];云南大学;2010年
7 张彩香;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冷战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雪心;孙悟空形象考辨[D];河北大学;2013年
9 黄雅亭;新世纪初期印度对华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陈晓宇;中国游记中的印度书写(2000-2012)[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张跃;;浅谈共时学在消防中的应用[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郑定欧;;汉外词典学纲要[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传超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时的与历时的科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林;共时学演绎人间巧合[N];发展导报;2004年
3 包诗林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变异”和“选择”中的音法演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小芳;不确定性推测类副词共时、历时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芬;“隔”字句的共时特征和历时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石文娟;“大半”和“多半”共时比较与历时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红佳;当代流行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宁宁;汉语词缀“老”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媛;岐山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志峰;反义词“早—晚”不对称的共时和历时考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媛媛;合成词“真是”的共时历时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卓;“看来”、“看起来”、“看上去”的历时与共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树英;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对比分析31年的中外ESP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3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5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