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其未来
本文关键词:“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其未来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半岛 “6·15”宣言 南北关系 半岛未来
【摘要】: 《6.15南北共同宣言》的发表,曾引起了半岛乃至世界的瞩目,并推动了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和解、合作和交流的历史进程。但是,由于美国的作梗和南北之间意识形态的歧见,南北关系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症结在何处?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本文从分析朝鲜半岛已被纳入到东北亚国际政治“合力”这一现实入手,较系统分析了《宣言》的基本内容和《宣言》发表后朝鲜半岛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系统阐述了国际政治的合力下的朝鲜半岛的未来。文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分析,还有对未来的展望。目的是通过对“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南北关系与半岛未来的解析,为准确把握朝鲜半岛形势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并为最终解决半岛问题做出一丝贡献。
【关键词】:朝鲜半岛 “6·15”宣言 南北关系 半岛未来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7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8
- 1.1 课题背景6-7
- 1.2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研究概况7-8
- 第二章 “6.15”南北共同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8-26
- 2.1 南北共同宣言发表前的朝鲜半岛局势8-16
- 2.2 南北共同宣言发表16-22
- 2.3 南北共同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化22-26
- 第三章 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途径26-39
- 3.1 半岛面临的新课题26-28
- 3.2 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途径28-33
- 3.3 卢武铉政府的对美对北政策33-39
- 第四章 朝鲜半岛的未来39-48
- 4.1 推动半岛南北关系的进一步改善39-41
- 4.2 促进半岛南北与大国之间关系协调发展41-44
- 4.3 半岛周边大国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44-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龙发;;朝鲜义勇队抗日宣传及其形式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詹德斌;对峙中的缓和:70年代的美国对朝政策[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3 田世锭,刘鹏,田世铠;试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难困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刘旭东;;论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梁修德;;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意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汪舒明;;末世论和全球社会政治冲突——以巴以冲突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1期
7 韦长发;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国际恐怖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赵来文,卢德焕,郑岩;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及对中国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于春苓,杨超;评国际冲突根源研究范式之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马伟涛,韩玉贵;后冷战时代中日关于朝鲜半岛安全政策的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马晶;权红;;冷战时期的中朝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李淑珍;;近20年时代主题论争述评[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宜胜;;朝鲜战争中的冲突管理问题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5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6 郭锐;李晓倩;;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7 郝宇彪;田春生;;俄罗斯缘何重视经济外交——基于国际秩序变革的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8 王海凡;;中朝“唇齿关系”的确立与弱化[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6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义炜;日本国家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中的朝鲜半岛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4 甘湘武;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田超;浅析韩国军人政权时代的保护主义[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杜秋菊;微型国家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志波;国际制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综合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姚楠;论在中国新疆及其周边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的国际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5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7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