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报》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民本取向
本文关键词:从《行动报》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民本取向
【摘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带领新加坡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新加坡奇迹”。从1959年取得执政地位以来,每次大选中都以绝对的优势保持着执政地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行动党始终坚持贯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分不开的。行动党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处处以人民为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人民的广泛信任和支持,巩固了其执政地位。《行动报》是人民行动党的机关报,是人民行动党宣传方针政策以及树立亲民形象的重要园地。《行动报》内容丰富,其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研究行动党民本取向的第一手材料。本文选取《行动报》作为研究材料,试图从中归纳概括出行动党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形成详实的材料支撑,对行动党民本取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以民为本这一执政理念的内涵、意义,并对以民为本执政理念在行动党执政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重点对《行动报》中相关文章所归纳出的民本取向进行考察。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行动报》中文章的分析,对《行动报》中所提到的相关政策进行分类,将行动党民本取向的具体措施分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包括:谋求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保体制,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宗教和谐,维护民族和谐以及创造良好环境,吸引精英人才。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针对《行动报》中行动党有关青年、妇女及乐龄人士这三类特殊人群的针对性政策这类文章进行归纳分析,阐述行动党在对这三类特殊人群中践行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相关措施。文章的第四部分通过对《行动报》中有关议员访问选区、接见选民活动以及基层组织的具体活动的相关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总结出行动党在基层工作中实践民本取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行动报》 以民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2
- 第一章《行动报》反映人民行动党民本取向的执政理念12-18
- 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宗旨:以民为本12-15
- 1.1.1 以民为本的内涵及意义12-13
- 1.1.2 人民行动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13-15
- 1.2 对《行动报》中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考察15-18
- 1.2.1 行动党政府政策惠及全民15-16
- 1.2.2 行动党党员时刻践行“以民为本”执政理念16-18
- 第二章 《行动报》中人民行动党的民本实践18-42
- 2.1 谋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18-25
- 2.1.1 谋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8-19
- 2.1.2 从容应对金融危机19-22
- 2.1.3 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22-25
- 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25-29
- 2.2.1 居者有其屋25-27
- 2.2.2 完善卫生保健体制27-29
- 2.3 完善教育体制,培养优秀人才29-34
- 2.3.1 少教多学,因材施教30-32
- 2.3.2 注重教育公平,加强幼儿教育32-33
- 2.3.3 加强双语教育33-34
- 2.4 促进宗教和谐,维护民族团结34-37
- 2.4.1 增强国家意识34-35
- 2.4.2 强调包容,促进民族融合35-36
- 2.4.3 促进宗教和谐36-37
- 2.5 创造良好环境,吸引精英37-42
- 2.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美环境38-40
- 2.5.2 吸收精英,保护人才资源40-42
- 第三章 《行动报》中对青年、妇女及乐龄群体的民本实践42-54
- 3.1 人民行动党对青年的重视及行动党青年团的作用42-46
- 3.1.1 重视青年,培养青年全面发展42-45
- 3.1.2 人民行动党青年组织——行动党青年团45-46
- 3.2 人民行动党提高妇女地位及妇女团的作用46-49
- 3.2.1 提高妇女的地位47
- 3.2.2 人民行动党妇女组织——行动党妇女团47-49
- 3.3 人民行动党对乐龄群体的照顾49-54
- 3.3.1 完善体制建设,使老年人安享晚年50-52
- 3.3.2 开展乐龄活动,,帮助老年人乐享晚年52-54
- 第四章 《行动报》中行动党议员及基层组织的民本实践54-64
- 4.1 人民行动党议员关怀选区民众54-56
- 4.1.1 深入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54-55
- 4.1.2 接见选民的新趋势55-56
- 4.2 新加坡基层组织践行“以民为本”执政理念56-64
- 4.2.1 新加坡基层组织的特殊性质56-57
- 4.2.2 基层组织在新加坡的重要地位57-58
- 4.2.3 《行动报》中基层组织的民本实践58-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济时;;浅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国会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年07期
2 赖松龄,曹云华;试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新资本主义”[J];东南亚研究;1998年03期
3 朱仁显,王长晖;90年代新加坡政党制度的特点[J];南洋问题研究;1999年02期
4 刘建军;;“国高党低”与政党国家化:对新加坡模式的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路曲;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改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年04期
6 何建平;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方略[J];企业文明;2004年12期
7 吕艺礼;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思维的实用理性特征[J];学习论坛;2005年04期
8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叶蕴;;人民行动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历史里——专访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戴尚志(Simon Tay)[J];南风窗;2011年11期
10 李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亚太;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敏;;浅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李路曲;;简论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3 王东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杨青松;;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余建华;;在多元包容中繁荣发展——新加坡民族和睦的成功之举[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艾玲娟;聂平平;唐伟志;;政党认同与政党生命力[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10 李路曲;;关于东亚的政党体制与政治转型的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明;人民行动党的变与不变[N];华夏时报;2011年
2 马福运;促进中新两国交流的使者[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宋广玉;中共南京市委设宴欢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代表团[N];南京日报;2010年
4 郭顺姬;陈庆炎:主打“经济牌”的新加坡新总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刘建军;人民行动党狮子与绵羊的博弈[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李路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公众服务意识[N];学习时报;2005年
7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8 ;将“执政形态”引入政党政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朱其高;有形与无形的党[N];组织人事报;2004年
10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麻雪峰;韩国和新加坡民主化进程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隋斌斌;合作主义从理念到制度:瑞典与新加坡福利制度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鷖
本文编号:69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9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