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新公务员监督机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7:32

  本文关键词:中新公务员监督机制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 公务员 监督机制


【摘要】:公务员监督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优劣与否的重要表现之一。一个完整、规范的公务员监督体系机制,是保证公务员队伍廉洁、高效和稳定的必要条件。公务员监督机制的构建,既是历史传承、政治文化熏陶以及政治理念弘扬的问题,同时也是法治、政党以及社会等关系和谐合理安排的重要环节。所以,当代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建设。 新加坡拥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受到世界的赞誉。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其建立了一套卓有特色而且颇有成效的公务员监督机制。新加坡的政党制度实行的是“一党独大”,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模式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具有某种相似性。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新加坡与中国的公务员监督机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措施。 本文通过比较中新两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历史阶段,把握中新两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精神实质;通过监督主体的详细对比,寻找中新两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优劣处,借鉴新加坡的先进有效的监督手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中新公务员范围及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主要对中新两国公务员监督机制进行了分解比较,分别从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以及公民与社会监督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新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异同,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小结;第四部分则是吸取新加坡公务员监督机制的有效手段和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有针对性的提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方案。 总之,公务员监督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且牵涉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学习国外有效经验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还需要其他配套的制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形象和效率,保证国家和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 公务员 监督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D733.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4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3. 研究方法13
  • 4. 研究内容13-14
  • 第一章 中新公务员制度总体比较14-20
  • 1.1 公务员的概念及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14-15
  • 1.1.1 新加坡公务员的范围14
  • 1.1.2 中国公务员的范围14-15
  • 1.2 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5-17
  • 1.2.1 新加坡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5-16
  • 1.2.2 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6-17
  • 1.3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7-20
  • 1.3.1 中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7-18
  • 1.3.2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8-20
  • 第二章 中新公务员监督机制比较分析20-41
  • 2.1 中新权力机关监督机制的比较21-25
  • 2.1.1 新加坡国会和总统的监督22-23
  • 2.1.2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23-24
  • 2.1.3 小结24-25
  • 2.2 中新司法机关监督机制的比较25-30
  • 2.2.1 新加坡司法机关的监督25-28
  • 2.2.2 中国司法机关的监督28-29
  • 2.2.3 小结29-30
  • 2.3 中新政党机关监督机制的比较30-35
  • 2.3.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在野党的监督31-32
  • 2.3.2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监督32-34
  • 2.3.3 小结34-35
  • 2.4 中新行政机关监督机制的比较35-38
  • 2.4.1 新加坡行政机关的监督35-36
  • 2.4.2 中国行政机关的监督36-37
  • 2.4.3 小结37-38
  • 2.5 中新社会监督机制的比较38-41
  • 2.5.1 新加坡社会监督38-39
  • 2.5.2 中国的社会监督39-40
  • 2.5.3 小结40-41
  • 第三章 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建议41-45
  • 3.1 增强人大监督能力,发挥人大权力监督作用41
  • 3.2 改革司法机关人事财政制度,促进司法权力监督实效41-42
  • 3.3 改进党内外监督机制,加强政党监督功能42-43
  • 3.4 统一行政监察系统,提升审计监察高度43-44
  • 3.5 构建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雄;论网络时代行政模式的嬗变及其趋势[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2 苑晓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 赵晨;新加坡的反腐败斗争[J];亚太研究;1994年01期

4 徐杰,李爱民;中、美、英公务员制度产生背景的比较及现实意义[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8期

5 肖佳灵;比较国外反腐败体制:理论与实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陈振锟;执政党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张丽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新鲜出炉——激活公务员制度的新机制[J];共产党员;2005年06期

8 寇凤超;;公务员法中监督约束机制的八大举措[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文智;赵江华;;从政治体制维度解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高绩效执政之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刘钟新;试论毛泽东反腐败的思想和实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柯娟;试论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现状和改革构想[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0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0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