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梅”时期俄共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3 06:22
本文关键词:“普梅”时期俄共的探索
【摘要】: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20日,作为俄罗斯组织规模最大、组织机构最严密、群众基础最雄厚的政党,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影响。迄今为止经历了苏共崩溃、苏联解体、俄罗斯动乱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和考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谋生存求发展,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对俄罗斯政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且几乎改变了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又走进了低谷。尤其是2000年普京执政以来,在与现政权的较量中俄共的影响逐渐衰弱。进入新世纪的俄共,面对的处境更为严峻,虽然不断调整策略,进行了理论新探索,但是效果不明显,来自党内外的各种挑战依然制约着俄共的发展。 作为彻底捍卫雇佣劳动者权利、捍卫民族国家利益的唯一的政治组织,俄共在资本主义统治着全球大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势力掌握俄国命脉的前提下,怎样去争取政权,能否建立民族的政府并实现社会主义,新世纪俄共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俄共兴衰历程引人注目,俄共的前途更是人们所关注的俄罗斯国内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论以2008年对党纲的重大调整内容为核心,分析和探究俄共的方针策略调整,结合2011年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和2012年3的总统选举实况,对俄共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俄共的曲折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俄共在新世纪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政坛气候,概述俄共在2008年对党纲的重大调整,并对其进行了评析。同时,分析了俄共在新时期以来的策略调整。第三部分,主要是是归纳总结俄共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第四部分,分析了俄共在新世纪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及摆脱危机的条件和机遇,指出俄共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并对俄共的未来发展走势做了分析。 加强对俄共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也必将会得到发展和完善。目前,俄共作为前苏东地区党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它的活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际共运仍处于调整时期,并且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暴力革命已不符合现实,在新形势下,俄共通过选举夺取政权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俄共 理论探索 政策主张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5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2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0-11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11-12
-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俄共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12-20
- 一、俄共重建后至今的风雨历程12-16
- (一) 在逆境中崛起12-13
- (二) 在乱世中辉煌13-14
- (三) 新形势下衰退14-16
- 二、新世纪社会局势的发展对俄共的影响16-20
- (一) 俄共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16-17
- (二) 俄共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17-20
- 第二章 俄共的理论探索及策略演变20-36
- 一、俄共理论探索之路20-27
- (一)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俄共20-22
- (二) 2008年对党纲的重大调整及内容22-25
- (三) 对新党纲的评价25-26
- (四) 俄共的新竞选纲领26-27
- 二、俄共对执政当局的策略调整27-36
- (一) “普梅”的策略及俄共的困境27-28
- (二) 俄共在“普梅”时期的主要斗争活动28-31
- (三) 对俄共在“普梅”时期的斗争实践的评析31-32
- (四) 俄共在“普梅”时期的重要策略32-36
- 第三章 俄共的方针政策36-40
- 一、俄共的政治主张36-37
- 二、俄共的经济方针37-38
- 三、俄共的社会主张38-39
- 四、俄共的外交政策39-40
- 第四章 俄共未来发展势态40-61
- 一、新世纪以来俄共面临的挑战40-49
- (一) 普京处于绝对优势40-42
- (二) 政权党的发展对俄共发展的影响42-44
- (三) 现行社会制度的制约44-45
- (四) 理论创新的缺乏45-46
- (五) 内部分裂46-48
- (六) 老龄化危机48-49
- 二、俄共摆脱危机的条件和机遇49-55
- (一) 俄共的自我完善49-50
- (二) 形成体系的反对党50-51
- (三) 有较稳定的社会基础51-52
- (四) 民众支持率持走高52-53
- (五)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对俄共的影响53-55
- 三、俄共的可能走向55-61
- (一) 亟待解决的问题55-57
- (二) 俄共的任务57-58
- (三) 俄共的主要对策58-59
- (四) 俄共的前景分析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良早;论列宁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重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新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党发展[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川明;[N];河南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723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2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