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中权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3 08:02

  本文关键词:论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中权势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革命 权势 国际政治权势格局


【摘要】: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一部科技革命的编年史,科学技术因素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每次科技革命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权势(power)的巨大变革。各国的实力对比的变化,国家的相关概念的改变,国际政治权势格局如何变迁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权势这一概念入手,采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对历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研究,讨论科技革命与国家相关要素的发展、对国家硬实力和与软实力效应以及科技革命对国家政治权势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了国际政治权势概念和范围的不断扩展。从国家层面看,科技革命促进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扩充了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的概念,从体系层面看,推动了国际权势格局的变迁。此外本文还简要论述了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应当抓住机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使中国成为21世纪有影响力的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科技革命 权势 国际政治权势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22;D50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引言8-13
  • (一) 研究意义8-9
  • (二)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 国外研究现状9
  • 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三) 研究思路10-11
  • (四) 关于本论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说明11-13
  • 1、科技革命相关概念及其关系11-12
  • 2、历次科技革命时间的划分12
  • 3、国际政治权势的概念12-13
  • 二、科技革命与国家相关要素的发展13-22
  • (一) 科技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3-14
  • (二) 科技革命与国家主权嬗变14-17
  • 1、科技革命与主权范围的扩大15-16
  • 2、科技革命与国家主权的让渡16-17
  • (三) 科技革命与国家利益17-22
  • 1、科技革命推动国家利益向多元化发展17-19
  • 2、科技革命与国家利益的分配19-20
  • 3、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利益层次的变化20-22
  • 三、科技革命对国家实力的影响22-38
  • (一) 科技革命对国家硬实力的影响22-28
  • 1、科技革命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22-25
  • 2、科技革命与国家军事力量25-28
  • (二) 科技革命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28-31
  • 1、科技发展与民族自豪感的提升29
  • 2、科学技术的优势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29-30
  • 3、科学技术改变了政治的运作形式30-31
  • (三) 科技革命对地缘政治的影响31-38
  • 1、科技革命前的地缘政治观32
  • 2、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的拓展32-35
  •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外层空间的争夺35-36
  • 4、新科技革命与“智缘政治”和“网络政治”36-38
  • 四、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权势效应38-47
  • (一) “日不落”帝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38-39
  •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大国的兴衰39-40
  •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两极格局的形成40-43
  • 1、科技革命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40-41
  • 2、苏联的崛起和两极格局的发展41-43
  • (四) 新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崩溃及“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43-47
  • 1、新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瓦解43-44
  • 2、信息技术革命与“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44-47
  • 五、评价与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曹丽莉;;我国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2 宋果;徐保军;;从大国崛起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3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专题征稿启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2期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围之战[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新产业新机会[J];长三角;2010年08期

6 ;科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7 孙婧;;从“西装”到“T恤”:一场制造业的革命[J];商周刊;2011年19期

8 章昌裕;;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大国转型的必然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9期

9 段磊;;文化是创新的土壤[J];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10 ;正确决策 为民造福[J];港澳经济;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载;;独曗蹊径 旅怞嫁接科技的思考[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王荣栓;;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高科技战略[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3 李惠国;;21世纪:科技革命与人类未来的喜与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4 严汉平;;近代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及启示[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5 李建中;;以世界科技革命为视角看战后苏联的兴衰[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赖庆玲;;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朱丽兰;;迎接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8 黄枝连;;两岸四地新经济交流协作——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广敏;;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进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何传启;;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大庆;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前夜[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永新;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和方向[N];浙江日报;2010年

4 胡志勇 韩伟;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科技革命[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以敬畏之心重思科技革命[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记者 金振蓉;我国面临第六次科技革命战略机遇[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菁霞;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初显端倪[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记者 王敏 张子麟;中国再不能错过第六次科技革命[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桑林峰;由科技革命想到科学素养[N];解放日报;2011年

10 祖月;印度农业的科技革命[N];新农村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泉;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D];清华大学;2004年

3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杨民刚;经济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D];山东大学;2005年

5 邵亚楼;国际经济制裁:历史演进与理论探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涛;科技与大国崛起: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暨南大学;2008年

8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9 赵刚;地缘科技视角下的国家科技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许宁;科技革命对多边主义的多维建构效应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健欣;论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中权势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佳;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8年

3 邓杨素;科技革命与消费模式变迁[D];广西大学;2003年

4 李静;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战略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向楠;科技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兴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金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玮霞;论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秦少梅;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仲几吉;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当代中国现代化战略[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3年

10 马德金;科学革命实质的哲学探析[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2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