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
【摘要】: 冷战后的世界,国际体系处于转换之中,美国力争建立全球单极霸权;民族问题尤其是民族分离主义有所抬头,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稳定的现实或潜在威胁。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战略,以及美国长久以来的干涉主义历史,决定了美国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干涉行为。 美国的干涉政策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关系行为准则,违背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干涉了相关国家的内政。国家主权原则在冷战后的世界面临新的危机,其中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干涉是引发主权危机的重要原因。“人权高于主权”的干涉借口,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双重标准的工具。美国对民族分离主义的干涉还造成多民族国家的不稳定。民族分离主义问题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远不是靠干涉政策就能解决的。美国对民族分离活动的干涉是一种工具性的利用,是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美国的干涉可能会进一步挑起潜在的民族分离。 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面临着民族分离势力的危害。其中,“东突”恐怖组织和“藏独”势力不可小视,都带有深深的民族分离的烙印。分析美国对世界各国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支持和干涉行为,将会有益于中国处理潜在民族分离势力的威胁。
【关键词】:民族分离主义 美国干涉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56
【目录】:
- 绪论 研究主题与框架6-9
- 第一章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泛滥9-19
- 第一节 冷战后的民族问题9
- 第二节 民族问题中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9-11
- 第三节 民族分离主义的构成要素11-14
- 第四节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特征14-16
- 第五节 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崛起的原因16-19
- 第二章 美国对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干涉的必然性19-29
- 第一节 干涉的概念19-20
- 第二节 美国干涉的实力与意愿上升20-24
- 第三节 美国干涉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原因24-29
- 第三章 美国干涉的实例分析29-40
- 第一节 科索沃29-32
- 第二节 库尔德32-34
- 第三节 车臣34-36
- 第四节 北爱尔兰36-37
- 第五节 魁北克37-40
- 第四章 美国干涉的特点及影响40-49
- 第一节 美国干涉的特点40-44
- 第二节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4-49
- 余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明;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问题探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健;;浅析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根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张小莉;冷战后的世界民族和宗教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09期
4 丁诗传,葛汉文;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11期
5 何跃;种族冲突与国家弱化——兼论弱化国家的行政管理[J];国际论坛;2001年04期
6 王满;东南亚民族分离主义中的地缘因素[J];东南亚;2000年Z1期
7 沈桂萍;当代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对我国的影响[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朱毓朝;;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的分离主义[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2期
9 宋燕波;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4期
10 奕如寒;;当代民族分离主义探析[J];前沿;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余云;;冷战后欧洲主要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的看法[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陆俊元;;冷战后中国在亚太的地缘安全利益[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潘忠歧;;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周均;;从“三横”到“一条”: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目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李景治;阚道远;;冷战后西欧政党格局的演变与启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何奇松;;冷战后的法国军事转型[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9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张志刚;;关于宗教的社会作用或文化功能的再认识——由宗教与冷战后国际热点问题引发的理论反思[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宜宇;“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尚绪谦 鲍杰;“盟主”美国发号施令要把北约带往何方?[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梁强;永远难以结束的战争[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李乔;兵虽撤,“谋”未变[N];人民日报;2010年
5 邸永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冷战后民族、种族间的冲突及根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周戎;美国陷入冷战后最深的战争泥潭[N];光明日报;2007年
7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9·11”十年回眸:世界有哪些新变化[N];中国国防报;2011年
8 马驰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文明”没有冲突 “文化”应该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美国是否将以中国为敌[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李娜;浅析冷战后海盗问题凸显的原因[N];山西党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付;从自决到自治:冷战后世界民族分离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友国;后冷战时期民族分离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10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忠稳;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D];外交学院;2004年
2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王小润;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范升龙;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管恩霞;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8 程太霞;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警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张静;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蓝茵茵;解读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复兴[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35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3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