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国共产党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党际交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2: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党际交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非洲人国民大会 政党外交 党际关系


【摘要】:中国共产党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政党,它们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两党在它们本国处于一个长期稳定执政的地位,所以它们在各自的国家和世界都拥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同时,中国和南非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两国在世界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国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所展现政治经济实力,这种实力的展现是建立在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具体体现则是“金砖国家”在本世纪初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后开始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显露峥嵘,它们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来带动的传统。再者,就两国如今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态势而言,两国必将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两国在未来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往的潜力依然巨大,传统的外交理论认为推动国家交往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国家之间的政府外交,而随着新兴的“政党外交”的理论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政党外交”正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篇文章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从对中国共产党和非国大之间的交往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对两党关系以及两国关系发展有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可以以此作为借鉴,以便我们在以后开展政党外交工作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笔者相信这也是随着我国外交格局的不断拓展,外交方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非洲人国民大会 政党外交 党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7;D74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0
  • 一、 选题意义7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7-8
  • 三、 研究方法8-9
  • (一) 文献研究法8
  • (二) 历史分析法8
  • (三) 案例研究法8-9
  • 四、 困难与创新9-10
  • (一) 困难之处9
  • (二) 创新之处9-10
  • 第一章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概述10-17
  • 一、 非国大的历史沿革10-14
  • (一) 成立初期(1912~1948)10-11
  • (二) 斗争时期(1948~1990)11-12
  • (三) 合法时期(1990~1994)12-13
  • (四) 执政时期(1994~至今)13-14
  • 二、 非国大的特征概述14-17
  • (一) 特殊的群众基础14
  • (二) 灵活多变的政策14-15
  • (三) 特殊的奋斗目标15
  • (四) 包容性的理念和政策15-17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非国大党际交往的历史脉络17-28
  • 一、 交往的前奏期(1949 年以前)17-18
  • 二、 高水平起步时期(1949~1979)18-20
  • 三、 曲折发展时期(1979~1994)20-23
  • 四、 执政党交往的新时期(1994~至今)23-28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和非国大党际交往的内容28-34
  • 一、 关于反霸权、反压迫的斗争的相互支援28-29
  • 二、 治党理政经验的交流是两党交往的重要方面29-30
  • 三、 经贸合作也是两党交往的重要内容30-31
  • 四、 关于国际局势和地区问题的探讨31-32
  • 五、 进行国情考察32
  • 六、 开展理论研讨32-34
  • 第四章 台湾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和非国大党际关系的发展34-37
  • 结语前景展望与启示思考37-41
  • 一、 关于中国共产党与非国大党际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37-38
  • 二、 中国共产党与非国大党际交往研究的启示和思考38-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附件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武;加强对政党外交的研究[J];当代世界;2005年02期

2 王芸;赵黎明;;政党外交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杨扬;;解读十七大确立的政党外交基本思路[J];唯实;2008年04期

4 杨扬;;近年来中共政党外交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5 余丽;;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6 章猷才;;关于政党外交问题的研究[J];才智;2009年14期

7 徐双;;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理论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8 杨扬;;近年来中共政党外交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年04期

9 汤运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脉络解读[J];天中学刊;2009年06期

10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六十年之考察与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科杰;;关于政党外交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2 王少华;;政党外交与执政能力建设[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炳辉;;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4 钟联文;;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开拓与发展[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5 钟连文;;试论周恩来政党外交思想与实践[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6 钟联文;;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开拓与发展[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 刘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刘水明;绕两个大局 做好政党外交[N];人民日报;2007年

3 新华社记者 谭晶晶;开拓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联部部长 王家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格局[N];人民日报;2007年

5 周余云;政党外交引人瞩目[N];人民日报;2002年

6 任涛;政党外交 成就斐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杨国强 陈刚;以政党外交促交流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新华社记者 林立平;党际交往: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戴秉国;开拓新世纪政党外交新局面[N];解放日报;2001年

10 中国社科院 陈少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丛书问世[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2 姜峰;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国际身份演变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3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创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杨文;试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思想的演进与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芸;论政党外交[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3 赵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理论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9年

4 白晓芬;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外交的探索与创新[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何艳军;冷战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6 李兆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慧敏;中日政党外交对政府外交的作用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双峰;政党外交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探析[D];外交学院;2012年

9 高雅;中国共产党与阿拉伯国家政党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马阳阳;当代中国对澳大利亚政党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49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49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