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探源
发布时间:2017-08-29 19:15
本文关键词: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探源
【摘要】:苏联剧变,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演变过程,不是偶然因素,而是有着诸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近年来,文化因素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国外学者从“软实力”的角度介绍了苏联的相关状况,认为当年苏联剧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软实力,我国吸收和借鉴了“软实力”概念中的合理内容,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这一概念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我们分析苏联剧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软实力这一视角为切入点,系统梳理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因素。首先对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在借鉴西方软实力理论和中国文化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学者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中国式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同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不仅对一个国家内部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和精神动力,而且对其他国家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借鉴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的分类从文化的三个层次(传统文化、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角度来阐述文化软实力的来源,本文把文化软实力的来源分为传统文化软实力、主导文化软实力、高雅文化软实力和流行文化软实力。然后根据苏联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了苏联的传统文化软实力、主导文化软实力、高雅文化软实力和流行文化软实力的历史状况和它们对苏联剧变所起的作用,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依然会渗透在这个新政权的血液之中,并在它日后的发展道路上深深的烙印:东正教一方面确立了沙皇在国内的最高权威,另一方面也为其对外扩张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渊源;13世纪蒙古征服者使俄罗斯国家从此走上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在俄罗斯这样的农民国家,村社对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特别强调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关系、集体主义文化心理根深蒂固、浪漫主义有余而理性精神缺乏;在“东方”为主体情况下,又存在着西方文化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有着复杂的文化结构。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苏共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误读,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激进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文化建设模式,这将影响苏联的文化软实力效应的发挥,导致苏联文化软实力的正面效应不能得到发挥,而苏联剧变的根源在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苏联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社会上特别是知识界、文化界出现的各种不同观点、意见和思潮采取简单压制方法,把许多原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思想交锋和斗争争取过来的人,或是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是将他们赶入“地下”,为日后的剧变埋下了隐患。赴美留学精英回国后成为了苏联国内自由化和人权的引路人。在流行文化方面,封闭的体制,再加上坚持不懈的排斥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导致苏联放弃了流行文化之争,从未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方面与美国争抢全球影响力,美国音乐和电影渗透进苏联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苏联的霸权主义和美国的和平演变形成了一种削弱苏联文化软实力的合力,共同在文化和精神上不断瓦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追求。随着文化问题和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汇合,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文化软实力是苏联剧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苏联剧变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5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综述10-16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综述11-16
- 1.2 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现实意义16-17
- 1.3 主要观点与基本框架17-19
- 1.3.1 主要观点17
- 1.3.2 基本框架17-19
- 第2章 文化软实力的解析19-28
- 2.1 软实力19-22
- 2.1.1 软实力的概念和特点20-21
- 2.1.2 软实力理论的影响21-22
- 2.2 文化力22-23
- 2.2.1 文化力的提出22-23
- 2.2.2 文化力的内涵和影响23
- 2.3 文化软实力23-28
- 2.3.1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23-24
- 2.3.2 文化软实力的来源24-26
- 2.3.3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26-28
- 第3章 苏联文化软实力的来源28-40
- 3.1 苏联的传统文化28-32
- 3.1.1 传承东正教文化28-29
- 3.1.2 鞑靼文化的浸渍29-30
- 3.1.3 村社传统30-31
- 3.1.4 西方化31-32
- 3.2 苏联的主导文化32-35
- 3.2.1 列宁时期的初创和重视32-33
- 3.2.2 斯大林时期的僵化和神化33-34
- 3.2.3 后斯大林时期的曲折和放弃34-35
- 3.3 苏联的高雅文化35-37
- 3.3.1 知识精英文化35-36
- 3.3.2 高雅文化36-37
- 3.4 苏联的流行文化37-40
- 3.4.1 苏联单调的流行文化37-38
- 3.4.2 美国流行文化的渗入38-40
- 第4章 苏联文化软实力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40-49
- 4.1 苏联传统文化软实力视角40-42
- 4.1.1 传统文化蕴育了保守和极端的民族性格40-41
- 4.1.2 沙俄扩张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传统41-42
- 4.2 苏联主导文化软实力视角42-44
- 4.2.1 苏共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误读42-43
- 4.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丧失43-44
- 4.3 苏联高雅文化软实力视角44-46
- 4.3.1 知识精英的离心倾向44-45
- 4.3.2 赴美交流精英的侵蚀作用45-46
- 4.4 苏联流行文化软实力视角46-49
- 4.4.1 苏联的流行文化缺乏吸引力46-47
- 4.4.2 美国流行文化的渗入从内部瓦解苏联体系47-49
- 第5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菊辉;政治信仰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2期
2 关贵海;科技因素对苏联经济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3 张锡恩;从社会道德的蜕变看苏联东欧的演变──对两位国际“政治明星”观点的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年02期
4 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03期
5 刘克明;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5期
6 马龙闪;文化代表资格的演变与苏共的兴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1期
7 马龙闪;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历史的辩证的演化——有关苏联剧变根源的几点思考[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2期
8 刘克明;苏共的文化专制主义及其历史教训[J];俄罗斯研究;2001年04期
9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黄宗良;;教条主义与苏联的解体[J];国际政治研究;199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路璐;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看苏联软实力的兴衰(20世纪40-60年代)[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安晓波;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文化软实力建设失误及其后果探析[D];辽宁大学;2010年
3 杨彬;国际角色定位与苏联的兴衰[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54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5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