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从科索沃战争看美国新干涉主义

发布时间:2017-09-04 08:34

  本文关键词:从科索沃战争看美国新干涉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科索沃 战争 美国 干涉主义


【摘要】: 巴尔干,历史上素有“火药桶”之称。1999年3月24日,这只 火药桶再次引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打着“人道 主义”的旗号,悍然对一个弱小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空袭, 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这场持续了78天的战争是迄今技术水平最高 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这场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不是偶 然的。1999年春天,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发表战略新概念,提出“人 权高于主权”的口号,把这个50年前成立的防御性军事组织改变成 外向进攻性的军事集团;同时,,企图通过北约东扩,主宰欧洲,独霸世 界。这次空袭南斯拉夫联盟,就是美国为实现21世纪独霸世界战略 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索沃战火虽然已经熄灭,但它对国际局势和世界政治、经济、 军事的影响是深远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是对冷战 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反动,既暴露了美国妄图长期称霸世界 的野心,也反映了世界反对强权政治力量的增长。多极化趋势是历史 发展潮流,美国的“一超”地位不会长久持续下去。世界多极化进程 不可逆转。 科索沃战争不仅严重毒化和破坏了世界安全形势,而且对世界和 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构成了严重威胁和巨大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世 界的两大主题,但是还不能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巴尔干半岛的熊熊战火表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原因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所发展,而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力量还暂时处于劣势。正义的力量、进步的 力量还要有一个长时期的积蓄过程。 科索沃战争促使大国关系进行新的调整。美国策动北约空袭南 斯拉夫,挤压俄罗斯,悍然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暴露和激化了一些大 国之间在战咯上的深层次矛盾。这反映出前几年出现的大国“伙伴 关系”的表面性和脆弱性。但是,它们之问仍然存在着许多双边和多 边的共同经济和战略利益,所以大国之间一方面相互对话、合作,一 方面相互摩擦、斗争的局面将继续下去。 世界上没有永久的霸权。和平潮流浩浩荡荡,)烦之者昌,逆之者 亡。本世纪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长期冷战之苦的全世界爱 好和平的人民,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力 量多么强大,长期称霸世界的图谋得逞。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D8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Introduction7-9
  • Part Ⅰ The War in Kosovo9-21
  • 1. Kosovo: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9-13
  • 2. The Kosovo War13-16
  • 3. Aftermath of the War in Kosovo16-18
  • 4. Nature of the War18-21
  • Part Ⅱ U.S. New Interventionism21-40
  • 1. What Is New Interventionism22-24
  • 2. U.S. Grand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24-40
  • A. Political Strategy24-31
  • B. Military Strategy31-33
  • C. Exporting Values33-36
  • D. Economic Benefits36-40
  • Part Ⅲ The Kosovo War and China40-55
  • 1. China's Stance on the Kosovo Issue Before and After the Bombing40-43
  • 2. China's Diplomacy43-50
  • A. Sino-U.S. Relations45-47
  • B. Sino-Russian Relations47-50
  • 3. Lessons of the War in Kosovo50-55
  • Part Ⅳ Impact of the War in Kosovo55-70
  • 1. Invisible United Nations55-61
  • 2. Legacy in Europe61-66
  • 3. Russian Diplomacy66-70
  • Bibliography70-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剑;提高城市智能 加快国际性城市建设[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7期

2 李玲崧;;前南斯拉夫分裂的历史原因及其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姜永泉;相互依存理论、世界多样性理论:国家关系伙伴化的理论基础[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郭景萍;全球化的三重境界及其实现障碍[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姜永泉;大国伙伴关系对世界的格局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6期

6 刘大群;;前南国际刑庭与卢旺达国际刑庭的历史回顾[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7 冯继康,邹海涛;全球化风险分析与出路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范燕宁;金融危机引发关于亚洲发展模式的争论[J];哲学动态;199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章远;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宫绍周;冷战后的新孤立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梅英;透视孤立主义[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阮金之;关于美国《新闻周刊》科索沃战争报道的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0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90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