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体制转轨的文化因素刍议
本文关键词:波兰体制转轨的文化因素刍议
【摘要】:冷战后波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使波兰的国家体制实现了平稳转轨。波兰体制转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 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波兰 体制转轨 文化因素
【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基金项目号:13H001)
【分类号】:D751.3;G151.3
【正文快照】: 文化因素波兰地处中欧东北部,是一个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国家,也是联系东、西欧国家的纽带。波兰境内河网稠密,主要有维斯瓦河和奥德河的滋养,境内人口2862万,居民98%为波兰人。波兰民众主要信奉天主教。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963-922年)建立波兰大公国。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友晋;张磊;;后冷战时期波兰的民族认同与俄罗斯观[J];俄罗斯研究;2007年02期
2 曾泓;;在政治与艺术之间——波兰“道德焦虑电影”探析[J];当代电影;201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昊;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外交政策演变[D];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
2 吕香芝;打开缺口:美国对波兰政策研究(1980-1989)[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郑飞;古雷斯基交响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红;论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生态观与生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汪红英;欧盟东扩背景下的波兰外交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娟;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纪录片的寓意性[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4 王向辉;鲁托斯拉夫斯基和他的有限偶然音乐[D];吉林艺术学院;2007年
5 栾晓波;转型国家政党政治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马丹静;哈西德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周华;康拉德小说的精神家园探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貌青青;论贝娄小说中的芝加哥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娜;冷战结束以来的波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王绍华;波兰图斯克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波;德国闪击波兰[J];百科知识;2005年05期
2 郑挺颖;“波兰1989年以来的变化”报告综述[J];世界历史;2003年04期
3 刘祖熙;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J];世界历史;2004年02期
4 程人乾;;波兰抗俄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J];历史研究;1976年04期
5 宜闲;;波,
本文编号:796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9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