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读书报告
本文关键词:《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读书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言论自由 新闻报道 沉默权 内容总结 宪法修正案 读书报告 系列故事 媒体监督 司法化 分权制衡
【摘要】:正和大多数人一样,笔者之前对于美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新闻报道和美剧,感觉中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差异还是挺大的,但是具体原因却并未深究过。通过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四本书,笔者对美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林达夫妇通过一系列故事以写信的方式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使读者有如亲临现场。一、内容总结与概述《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主要是向读者们介绍美国人在《美国宪法修正案》保护下所拥有的几项基本人权如言论自由、持枪自由、沉默权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言论自由;新闻报道;沉默权;内容总结;宪法修正案;读书报告;系列故事;媒体监督;司法化;分权制衡;
【分类号】:D771.2;D971.2
【正文快照】: 和大多数人一样,笔者之前对于美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新闻报道和美剧,感觉中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差异还是挺大的,但是具体原因却并未深究过。通过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四本书,笔者对美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林达夫妇通过一系列故事以写信的方式将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猛;;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权力策略与信息选择[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周杰;;福利国家语境下的“新财产权”理论与相关制度实践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向辉;;先秦儒家专制理论的现代参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时飞;;言论自由、媒介技术与宪法抗辩——美国言论自由技术管制的历史演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强昌文;时代的法学:新时期法学研究的呼唤[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7 聂昭伟;;论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约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姜淑华;;论我国口供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焦鹏;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逮捕决定权制度略论[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不同民主观——原旨主义和能动主义之比较[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杨铭;梁展欣;;当前审委会改革中的六大盲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曾国东;蔡震宇;;执法观、法治思维与法律权威——一种检察权运行语境的视角[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4 程波;;论美国对抗性宪政文化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变革[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5 王婧;;高等教育纠偏行动的平等意涵——以Grutter案与Gratz案为中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学的兴起与法律教育[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立伟;正当性:对昂格尔理论的一种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桂兵;从内战到一战:霍姆斯早期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2 潘月德;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津;论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失败及其主要原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杨光远;最高人民法院公信力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刘冰若;21世纪初期美国国会影响对华决策机制的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顾寅跃;1937年“宪法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的转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卉;论美国司法积极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丁冬;何以能动,,如如何司法?—利益多元时代乡土司法理念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汪夜丰;民众与司法公正[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论我国网络言论自由之限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2 陶幸宇;;商业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刘兴波;;慎重看待“网络言论自由”[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7年08期
4 刘亚;;浅谈言论自由[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5 于今;;辟邪、无所谓与言论自由[J];中华儿女;2011年02期
6 刘海斌;;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J];青年文学家;2011年23期
7 王殿威;曾秉藩;;关于军人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J];神州;2012年05期
8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李昌道;美国言论自由的法律尺度[J];政治与法律;2001年02期
10 魏永征;言论自由和网上诽谤[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静;;接近使用媒体权与言论自由[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彭桂兵;;利益权衡:陈述、溯源与影响——Chafee言论自由观念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洁;;苏联解体后政论语言的“对话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袁晓明;言论自由包括说错话的权力[N];东方早报;2007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有关言论自由的几个概念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肖擎;规范“诽谤罪”本质是保护言论自由[N];长江日报;2010年
4 徐燕;英国“管制网络”砍了言论自由一刀[N];国防时报;2011年
5 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编辑二组副组长 易赛键;给网络言论自由一个法治支撑点[N];学习时报;2013年
6 刘杰;言论自由以遵守法律为基本前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7 北京电影学院 程麒台;启蒙理想的重要一环是言论自由[N];检察日报;2014年
8 一波;自由的边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蒋云蔚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是言论自由还是言论侵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朱景文;言论自由及其界限[N];学习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彪;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龙;论言论自由[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周杰;互联网络:公民言论自由实现平台和面对的挑战[D];复旦大学;2008年
3 韦洪凤;论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文武;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范鲁豫;论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陆奇;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法律制度评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黄海燕;网络言论自由及其保障[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海涛;论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李光;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引导[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黄心灵;试论微博言论自由的合理规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4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5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