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6 11:36

  本文关键词: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新村运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国际公认的建设新农村比较成功的范例。这一运动经过基础建设、扩散扶助、充实提高、自发运动和自我发展五个阶段,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各类农协组织、兴建村民会馆、制定国家各项配套保障政策和开展国民精神教育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在新村运动快速推进过程中,韩国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韩国的新村运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新村运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331.26
【正文快照】: 韩国的国土面积只有9.9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0万公顷,人口4764万,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缺乏优势。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社会产生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农业和农村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服务体系残缺不全,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口大批涌入城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兴顺;;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2 金英姬;;韩国的新村运动[J];当代亚太;2006年06期

3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冯海发;;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0期

4 马冬梅;;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孙浩然;;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理论学刊;2006年05期

6 姜作培;;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7 任映红;;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8期

8 王骏;;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探索;2006年03期

9 于恒魁;王玉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的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水山;韩国新乡村运动[J];小城镇建设;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水山;[N];浙江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福;张培刚;;韩国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迪[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张彦丽;王峰;;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王冬勤;史向军;束坤翼;和芳芳;;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孙兆霞;;关于乡村旅游启动平台问题的思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5 冀晓东;;贵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以余庆县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张建;王建;;探寻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钟赛香;;基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农民收入变化的新农村建设实质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8 甘信奎;;发展农村社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陈潭;罗晓俊;;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报告(1998—2008)——以CSSCI检索论文与主要著作为研究对象[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10 汪广荣;;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国;张竞;朱琦;张东升;;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探讨——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严小龙;“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敬尧;财政与庶政: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顾金喜;社会公平合作体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强;我国“以工补农”效果及其主体互动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周才云;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锐锐;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泽然;粤东地区杭美村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媛瑛;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绩效分析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4 范伟;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堕距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文强;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价值观更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纪哲;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8 李睿;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龙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农民主体性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贵志;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雪秋;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4期

2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1年02期

3 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2期

4 石磊;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5 李炳坤;;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霞;刘纯阳;;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婉;;从韩国“新村运动”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甘肃农业;2008年02期

3 孔凡河;蒋云根;;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4 金祥波;吴松权;;韩国新村运动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01期

5 李靖;;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6 沈文华;;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搞好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7 王凌燕;明燕飞;;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寻广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孙小薇;王晨曦;;韩国新村运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10 宋合利;;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考试周刊;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华;;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搞好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田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宝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美丽;郭爱云;;浅析京郊山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5 周灿芳;黄红星;;广东农村沼气发展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怀珠;张震坤;;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起步[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徐邦飞;张达;王秀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8 刘建明;;夯实农村水利 支撑新农村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怀珠;张震坤;;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起步[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建华;;探索党建新模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岳阳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鲜经验及启示[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韩国使馆经商处 商务部亚洲司;从356美元到4465美元[N];国际商报;2007年

2 金英姬;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与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记者  薛婧 蒙辉;新村运动改变韩国农村[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郭松民;听韩国前总理谈“新村运动”的两点感悟[N];中国商报;2006年

5 李文峰 樊万朝 汪滢;听韩国前总理李寿成介绍“新村运动”[N];新华日报;2006年

6 孙晓蓉;结合“新村运动”发展旅游[N];贵州日报;2008年

7 闫继红;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张锦芳;成群结队去韩国考察什么[N];市场报;2006年

9 刘庆传;不要误读韩前总理的“开场白”[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干玉兰;韩国农协改变农村面貌[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庆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框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家麟;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3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李晓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覃巍;农民收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周雪松;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樊丽淑;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小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2 付红霞;新农村视角下的村官素质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盛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秀丽;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薛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刘婧;四川盆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吴琼;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职业教育的中韩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晖;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桂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翠;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2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62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