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国和谐外交理念视角下的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2: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和谐外交理念视角下的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亚太地区 国际秩序 和谐外交理念 多边外交


【摘要】: 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转型之中。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继续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实现和平发展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比了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的状况,从权力分配、制度的作用、地区认同程度三方面考察了其变化。总结了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的特点:一是此次转型是和平转型,不是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其次,冲突的解决是通过国际机制博弈实现;最后,转型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亚太地区国家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明的差异形成了亚太地区多文明并存的现状。各国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实现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区域安全显得困难重重。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成为今天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使地区安全形势及国际秩序的转型面临更多的变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提出和谐外交理念并主张以和谐外交理念为基础构建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谐外交理念有助于构建以民主平等、协调合作为基础的亚太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助于构建公正互利、共同发展为基础的亚太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有助于构建以和睦互信、共同安全为基础的亚太国际安全新秩序。中国以和谐外交理念为基础,积极促进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在以和谐理念为基础,促进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构建的外交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开展多边外交,积极致力于多边外交和多边机构的规则制定;推动地区经济融合,在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安全论坛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加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亚太地区 国际秩序 和谐外交理念 多边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73;D8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国际秩序理论研究12-13
  • 1.2.2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研究13-15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15-19
  • 1.3.1 层次分析方法15-16
  • 1.3.2 系统理论方法16-18
  • 1.3.3 定性分析方法18
  • 1.3.4 本文的研究框架18-19
  • 第2章 后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国际秩序的转型19-28
  • 2.1 冷战时期的亚太地区国际秩序20-21
  • 2.2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的转型21-22
  • 2.3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的特点22-28
  • 2.3.1 以和平转型为主要途径22-24
  • 2.3.2 以国际机制博弈为主要手段24-26
  • 2.3.3 转型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6-28
  • 第3章 构建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困境28-39
  • 3.1 亚太地区差异性大28-31
  • 3.1.1 多种文明并存28-29
  • 3.1.2 政治、经济制度多样29-30
  • 3.1.3 各国发展不平衡30-31
  • 3.2 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多31-37
  • 3.2.1 朝鲜半岛问题32-34
  • 3.2.2 台湾问题34-35
  • 3.2.3 领土边界问题35-37
  • 3.3 潜在军备竞赛问题37-39
  • 第4章 和谐外交理念:构建亚太国际新秩序的基础39-52
  • 4.1 和谐外交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39-41
  • 4.1.1 和谐外交理念的提出39-40
  • 4.1.2 和谐外交理念的内涵40-41
  • 4.2 和谐外交理念对构建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作用41-43
  • 4.2.1 促进构建民主平等协调合作为基础的亚太国际政治新秩序41-42
  • 4.2.2 促进构建公正互利共同发展为基础的亚太国际经济新秩序42
  • 4.2.3 促进构建和睦互信共同安全为基础的亚太国际安全新秩序42-43
  • 4.3 中国和谐外交理念在构建亚太国际新秩序中的实践43-52
  • 4.3.1 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开展周边外交44-47
  • 4.3.2 参与多边机构,开展多边外交47-50
  • 4.3.3 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加强交流和合作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抒戎;;原则与例外——浅析“条约必须遵守”与“情势变迁”之间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2 王兵银;周延丽;;俄罗斯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浅析[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3 陶传辉;;从美军重新布局亚太看其亚太新战略[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8期

4 王宝坤;;美俄积极角逐亚太的军事存在[J];国防科技工业;2011年09期

5 朱立群;;利比亚危机考验欧盟塑造国际秩序的能力[J];欧洲研究;2011年03期

6 李晨;;亚太军事动态背后的美国身影[J];国防科技工业;2011年07期

7 杨磊;苏鑫鑫;;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军事战略》[J];飞航导弹;2011年06期

8 李晨;;美国“巧实力”的立足之基[J];国防科技工业;2011年08期

9 何方;;亚太形势和大国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01期

10 魏民;;美国亚太政策的结构性矛盾[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金新阳;;亚太地区各国风荷载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承伟在“2002年亚太地区期刊会议”上答记者问[A];中国期刊协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2年

4 ;第三届亚太颗粒会(APT 2007)将近期在京召开[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2003年亚太地区环境电磁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小结[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6 乔恩柱;;介绍覆盖亚太地区的SAT-GE卫星公司[A];200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7年

7 ;“2002年亚太地区期刊会议”主题讨论(2002年4月17日):如何塑造杂志品牌优势——杂志品牌定位与攻防策略[A];中国期刊协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2年

8 ;2002年汉城“亚太地区期刊研讨会”正积极筹办中[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盛恩善;;快速发展中的亚太地区聚氨酯工业及其MDI市场分析[A];第九次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科研、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虹;李志刚;李焕信;;亚太地区多通道卫星双向比对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宏;奔驰亚太地区销量上升28%[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亚太地区商务智能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N];人民邮电;2005年

3 记者 郑焕清;建立国际秩序是各国共同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杜平 新加坡《联合早报》;国际秩序进入“后西方时代”[N];世界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蔡臻欣;亚太地区金融业并购多数不成功[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莉;中国成为德尔福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范松璐;戴尔中国市场双倍速亚太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魏爱苗;第六届柏林“亚太周”开幕[N];经济日报;2007年

9 高小立;欧亚太地区少年儿童才艺展演活动全面启动[N];文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炜 张婷;国际快递巨头的中国攻略[N];物资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2 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3 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阿明;布什主义——关于美国新帝国战略的一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房奕;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韩志立;秩序、规则、知识:批判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大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前;中国和谐外交理念视角下的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陶俊;和谐世界理念视角下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3 洪丹;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佳倩;亚太国家资本结构理论的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06年

5 彭金星;冷战后时代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向娜;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D];山东大学;2011年

7 艾穆杰德;亚太地区集装箱运输分析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8 宋晓辉;炼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琦;国际秩序、地区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4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94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