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及其原因(2005年-2011年)

发布时间:2017-09-24 01:05

  本文关键词: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及其原因(2005年-2011年)


  更多相关文章: 韩中关系 公共舆论 舆论变化 软实力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东北亚两个国家的舆论 即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韩国的一个社会特性是,遇到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国民很大的反应,舆论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是相当之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及其原因。其时间范围是从2005年到2011年。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形态如何变化,若出现正面或者负面的变化,其原因何在?而且,硬实力方面和软实力两方面的动因当中,何种动因起到关键作用? 韩国东亚研究院与世界最大的舆论调查机构Globalscan以及世界知名的广播机构英国BBC合作,从2005年起,每年进行一次“全世界的世界认识调查”,每年7月开始调查而12月结束,次年的2月左右公布结果。本文采用这些舆论调查的结果,使用二次文献分析办法进行研究。研究开始的时候公共舆论持正面态度的占48%,负面的占47%,正负差异并不大。负面舆论10%以上变动的时期是一共5次,但是正面舆论10%以上变动的时期只有一次,而中立舆论只有二次。‘中立’的占有率比较少,但变化幅度比较大。2006年占有率不到5%,但是2007年突然上升到20%,然后2008年又下降到10%左右。 本文分析的2005年到2006年发挥影响的动因是中国的东北工程。从2006年到2007年的动因中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以成为韩国第一进口国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展,从2007年到2008年的动因是朝鲜核威胁和于此相关的六方会谈。从2008年到2009年的变化动因是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韩中关系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2009年到2010年的变化动因中发挥最大影响力的因素就是天安舰事件。最后,2010年到2011年的变化动因是延平岛暴击事件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东北工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韩国对中国舆论调查表明,负面舆论上升10%以上。虽然软实力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中国的软实力在韩国社会难以评价为具有魅力的,反而对中国软实力的不信程度比较高。 考虑软实力动因是负面舆论上升的最大原因,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动因不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是中国的软实力和通过软实力表现出来的自信感和中华主义。为了改善这种负面舆论和韩中国民之间的互相不信,韩中之间两国的软实力政策都有必要进行调整。笔者的最终目标是,两国必要接受舆论的负面意见而和努力进行改善,希望未来正面舆论的继续上升和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韩中关系 公共舆论 舆论变化 软实力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31.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23
  • 1.1 选题背景8-9
  • 1.2 本文研究的问题9
  • 1.3 研究意义9-12
  • 1.3.1 理论意义9-10
  • 1.3.2 现实意义10-12
  • 1.4 文献回顾12-21
  • 1.4.1 从硬实力的角度来分析韩国对华公共舆论12-15
  • 1.4.2 从软实力的角度来分析韩国对华公共舆论15-18
  • 1.4.3 综合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分析韩国对华公共舆论18-21
  • 1.5 本文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办法21-23
  • 1.5.1 研究理论21-22
  • 1.5.2 研究方法22-23
  • 第2章 韩中关系发展和对华公共舆论的形态23-37
  • 2.1 韩中关系的发展现状23-27
  • 2.1.1 国家关系发展和舆论变化23-24
  • 2.1.2 硬实力方面的关系发展24-25
  • 2.1.3 软实力方面的关系发展25-27
  • 2.2 对中国舆论的形态分析27-35
  • 2.2.1 观察全体变化形态27-31
  • 2.2.2 以 2005 年至 2008 年31-33
  • 2.2.3 以 2009 年到 2011 年33-35
  • 2.3 小结35-37
  • 第3章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阶段性变化及其原因37-49
  • 3.1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阶段式变化37-45
  • 3.1.1 以 2005 年至 2008 年37-40
  • 3.1.2 以 2009 年至 2011 年40-45
  • 3.2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变化的特点和原因45-47
  • 3.2.1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特点45-46
  • 3.2.2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的变化动因46-47
  • 3.3 小结47-49
  • 第4章 韩国对华公共舆论变化的案例分析49-74
  • 4.1 以 2005 年至 2008 年49-57
  • 4.1.1 东北工程49-52
  • 4.1.2 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口对象国52-54
  • 4.1.3 2006 年朝鲜的核威胁54-57
  • 4.2 以 2009 年至 2011 年57-68
  • 4.2.1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7-59
  • 4.2.2 2008 年北京奥运会59-62
  • 4.2.3 2010 年天安舰事件62-64
  • 4.2.4 2010 年上海世博会64-66
  • 4.2.5 2010 年延平岛暴击事件66-68
  • 4.3 分析相关关系与预测未来变化68-72
  • 4.3.1 硬实力、软实力动因和变化的相关关系68-70
  • 4.3.2 预测未来舆论变化方向70-72
  • 4.4 小结72-74
  • 第5章 结论74-79
  • 5.1 韩国对华舆论变化与总体评价74-76
  • 5.2 韩国对华舆论变化的原因和结果76-77
  • 5.3 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韩国对华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77-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8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伟民;;李明博的外交新思维与中韩关系[J];当代韩国;2008年04期

2 金学俊,梁光严;韩中外交关系的建立:韩国的观点[J];当代韩国;1994年04期

3 魏志江;;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8年04期

4 裘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5 李正男;;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及其对韩中关系的含义[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4期

6 赵可金;;东北亚合作中的中国公共外交[J];当代世界;2010年07期

7 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学理论;2008年18期

8 程阿娟;;论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赵启正;;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董向荣;王晓玲;李永春;;韩国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态度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908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08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