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良教授关于苏联模式与中国道路若干问题的看法
本文关键词:黄宗良教授关于苏联模式与中国道路若干问题的看法
【摘要】: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均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将它们历史地联系起来研究,考察二者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黄宗良教授在新著《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一书中提出了"八重八轻"是苏联模式的特征、"三个垄断"是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端、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是苏联模式的要害;"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是"一个主义、两种模式";妥善地处理好"发改稳、党民法、马中西"三个三者关系在解决中国模式面临的矛盾中的作用;发展中国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破产、新自由主义碰到危机的情况下,人类文明发展为中国人提出的新任务等若干重要见解,值得关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黄宗良
【分类号】:D751.2;D61
【正文快照】: 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模式”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尽管如此,将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联系起来研究,考察二者的关联性和异同的成果并不多见,因为时下人们热衷的是将它与正在主导世界的“新自由主义”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宗良;官僚特权阶层问题与社会主义的命运[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2 黄宗良;项佐涛;;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三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J];新视野;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吉拉斯“异端”思想的发展历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2期
2 项佐涛;孔寒冰;;1939—1940年托派关于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争论[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3 刘彦昌;;用和谐思维治理既得利益集团的思考[J];岭南学刊;2007年01期
4 胡扬;曹雪松;;苏联特权现象演化逻辑与反对特权困境[J];廉政文化研究;2013年06期
5 魏崇辉;;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基本理解与困境应对[J];理论与改革;2014年02期
6 唐静;李鹏;;试析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时间——兼论苏联早期特权腐败现象[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01期
7 蒋政;;权力型特权:标准与判断[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伟;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章惠峰;阶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4 刘鹏;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王晓秋;苏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武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封建主义残余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刘伟;关于斯大林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3 冯岩;20年代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的斗争[D];吉林大学;2007年
4 赵子峰;30年代的联共(布)政治局[D];吉林大学;2007年
5 郭向阳;前苏联“特权阶层”探究[D];华侨大学;2008年
6 陈飞;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孟晓东;苏联官僚特权集团与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于梦楠;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其治;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理论探索;2001年01期
2 李桂英;关于苏联模式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王瑜;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4 王建;试析苏联模式由盛转衰的根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5 薛汉伟;中国率先成功突破苏联模式的条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周力;苏联模式的文化透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晓勇;;模仿、质疑、超越——苏联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J];天中学刊;2006年01期
8 马细谱;;东欧执政党和苏联模式之辨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1期
9 吴恩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关系析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8期
10 王志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龙闪;;俄罗斯如何克服苏联模式失败的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金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郭欣根;;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义,内涵和内容[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6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沈杰;;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中元;丁润萍;;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王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10 郭建宁;;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潍坊市委党校 张兰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N];潍坊日报;2011年
2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
3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N];学习时报;2007年
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杨旭;从比较视角透视中国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中国模式是一个混合模式[N];南方周末;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N];北京日报;2008年
7 赵凌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N];学习时报;2007年
8 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副教授 卢肖文;“中国模式”在探索与创新中发展[N];文汇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史哲;15年:一个结论两种选择[N];南方周末;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著清;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先伟;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之比较分析[D];集美大学;2013年
3 张冰芹;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秀娟;论苏联模式对中苏分裂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柳民哲;苏联模式与沙俄帝国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D];河南大学;2012年
7 张洋;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江;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9 刘伟民;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明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1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2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