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试析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17-09-26 12:12

  本文关键词:试析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中国观


  更多相关文章: 叶利钦 中国观 中俄关系


【摘要】:叶利钦的中国观是理解叶利钦对华政策的一把钥匙,叶利钦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叶利钦对华认识在政策层面上的表达和反映。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中俄关系连上三个台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体现出叶利钦关于中国对俄罗斯发展的利益判断。叶利钦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来讲是利益机会,日益重视中国这个俄罗斯最重要的邻国,并承认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不断加强同中国在双边及区域、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毋庸置疑,俄罗斯人包括俄罗斯最高决策者头脑中始终在为做欧洲强国而努力,叶利钦的中国观及其对华政策的前提和最终的出发点始终是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跟中国合作与发展关系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
【关键词】叶利钦 中国观 中俄关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后俄罗斯“中国观”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3CGJ009)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俄两河流域合作机制下四川对俄罗斯经贸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2
【正文快照】: 近年,随着中国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观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已有研究中,关于西方国家的中国观研究居多,如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1,包括总统、传教士及美国公众的中国观等。有关日本的中国观研究也不少2,涉及二战后日本政界对中国的看法、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等。而关于近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阎国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国观[J];俄罗斯研究;2010年05期

2 孙敬鑫;;西方智库制造“中国观”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对外传播;2012年07期

3 黄庆;张萍;;中俄关系二十年:稳步发展的战略协作[J];俄罗斯学刊;2013年03期

4 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J];美国研究;2002年02期

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J];美国研究;2004年02期

6 田庆立;;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7 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J];日本学刊;2003年02期

8 史桂芳;;简论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及其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景贤;;叶利钦总统印象[J];世界知识;2007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杨玉洁;;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静;李卫东;;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基于广东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梅翠竹;齐玉龙;周纯先;周占伟;张玉媛;孔刚;芈静;鲁静;;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周孟杰;;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于春苓;;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闫拓时;;心理学的时代新使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朱海英;李龙姣;;基于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向伟;;从地缘政治看叶利钦与普京外交政策几点区别[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10 张学东;李红霞;;儿童语言早熟与家庭社会工作干预策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萌萌;欧阳胜权;熊玲;;浅议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孙来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归因及破解思路——基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反思[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中忱;;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雪松;3~5岁幼儿合作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晓华;抗战期间西方记者在华活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岩;长春市民对婚庆市场从业人员社会期待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熊倡;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胡军平;社会工作者与义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国栋;青年女性的瑜伽修习[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蔚;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能转变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南泉;;中苏经贸关系史简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06期

2 高祖贵;;智库:影响世界“中国观”的重要力量[J];对外传播;2010年02期

3 陈开和;;美国对外传播中的智库运作及其启示[J];对外传播;2010年02期

4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J];世界历史;1998年01期

5 孙哲;;百年激荡:中美关系的世纪回顾[J];美国问题研究;2002年00期

6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兼议“精英舆论”[J];美国研究;1989年01期

7 傅高义;美国人看美国、中国与世界[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8 袁明,范士明;“冷战”后美国对中国(安全)形象的认识[J];美国研究;1995年04期

9 王鸣鸣;公众舆论与美国对外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5期

10 刘卫东;解读负面观念的由来——用学习进化理论解释美国的中国观[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俞可平;[N];北京日报;2009年

2 江涌;[N];人民日报;2010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3年

4 钟声;[N];人民日报;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礼,许志新;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考[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4期

2 李申;;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民主与法治探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4期

3 刘清才;析叶利钦时期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J];东北亚论坛;2000年03期

4 张贯益;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社会转型[J];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06期

5 ;“后叶利钦时代”的到来——冯绍雷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0年03期

6 臧文茜;;叶利钦的女儿会竞选俄罗斯总统吗?[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3期

7 ;《学习邓小平理论评析叶利钦时代》学术研讨会纪要[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1期

8 翟民刚;俄罗斯民意调查对叶利钦时代的评价[J];今日东欧中亚;2000年02期

9 许志新;叶利钦:执政行为与政治思维[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1期

10 初智勇;;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政治体制[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立群;叶利钦留下了什么[N];解放日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陆南泉;叶利钦时期的经济体制转型[N];经济观察报;2013年

3 特约记者 臧文茜;她会竞选俄罗斯总统吗[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原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丁原洪;东西方夹缝中的乌克兰[N];解放日报;201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树华;苏联解体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墨明 翻译:张健荣;俄罗斯的前景:可能走向社会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早报记者 张U,

本文编号:923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23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