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之争:前公共行政学时期美国公共行政价值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之争:前公共行政学时期美国公共行政价值变迁研究
【摘要】:美国建国初期,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围绕着中央与州及地方权力划分、人民参政、弱势行政首长与强势行政首长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美国围绕着联邦权与州权发生过多次争论,使公共行政中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两大价值之间出现了交替式优先的发展态势。到19世纪中后期,城市化发展与市政管理滞后的矛盾、行政国家的发展与公共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政党分肥制与基于功绩的文官制度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提升政府效率价值的地位,政府效率对于政治正义逐渐取得优先地位。美国前公共行政学时期的行政价值争论与变迁,不仅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设定了两种公共哲学与方法论基础,而且使得公共行政避免因过分追求单一化的价值而走向极端。
【作者单位】: 湖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治正义 政府效率 公共行政 价值变迁
【分类号】:D771.2;D630
【正文快照】: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比较关注公共行政学产生以来(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再到新公共管理)的范式转变与价值变迁研究,并往往认为公共行政的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钟摆效应。这种看法虽然无可厚非,但也容易致使人们陷入一种错觉,即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只存在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下)[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6期
2 张桂英;;公共性为公共行政学之重建不可或缺的维度[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鹏亮;王维国;;论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建强;论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向[J];理论导刊;2005年04期
5 王维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理路之反思[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淑伟;;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危机:概念矛盾与研究困境[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8 倪星;付景涛;;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赵书山;;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秋石;;《重视语言:公共行政学的叙述性基础》评述[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齐明山;王资峰;胡于凝;;寻找公共行政学的使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4 张劲松;尹婷婷;;论公共行政学教学法的改进与优化[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5 张劲松;尹婷婷;;论公共行政学教学法的改进与优化[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7 樊清;;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科学主义的批判性反思[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辉;;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m:;;公共行政学基础的公共产品理论:其与公共哲学思想共生关系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骏;於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玉海;《公共行政学》:为“公”行“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尚虎平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双螺旋”演进与潮流G诞生:公共行政学的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金太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的逻辑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何艳玲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马骏与《公共行政评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何艳玲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大变局时代的责任行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黄小勇;传统公共行政学中的管理传统[N];学习时报;2004年
8 仲崇盛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虎群;“必也正名乎!”[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敏;新公共行政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桂珍;我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D];中南大学;2012年
2 黄克宇;公共行政学视域中人性假设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3 周春晓;西蒙公共行政学方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代南;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晓强;公共行政的人本向度[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939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3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