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韩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21:01

  本文关键词:韩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 中国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研究


【摘要】:近年来,公民“知情权”的概念得到广泛地传播和认同,各国政府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都加紧步伐制定相应的法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 韩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和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方面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同时因国情的不同又面临着各自的特殊问题。 本文的主体内容共分五个部分,其逻辑机构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论逻辑进行梳理与分析,充分了解当前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分别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建设、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政府深化改革以及腐败的预防和治理等几个方面对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必要性进行阐释。 第三部分主要分别考察了韩国和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等的异同,同时还考察了两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现状。在分别考察了韩国和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文章的第四部分针对韩国和中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制度本身的完善、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提高公务员及社会公民思想认识、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成效的对策。 第五部分为总结,对韩中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状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同时客观看待本研究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期望对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对照作用。
【关键词】:韩国 中国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D731.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一、研究缘起8
  • 二、研究目的8-9
  • 三、研究意义9-10
  • (一) 现实意义9
  • (二) 理论意义9-10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0
  • 五、研究现状10-13
  • (一) 韩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现状10-11
  • (二)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现状11-13
  •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13-18
  •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3-14
  •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13
  • (二) 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制度保障13-14
  • 二、政治民主进程的客观要求14-15
  • (一)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诉求14
  • (二)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进程14-15
  • 三、尊重人权的重要体现15-16
  • (一) 知情权是人权发展的重要内容15
  • (二) 政府信息公开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15-16
  • 四、政府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6-17
  • (一)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16
  • (二) 政府深化改革的必经阶段16-17
  • 五、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性措施17-18
  • (一) 信息公开是有效遏制腐败的制度保障17
  • (二) 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17-18
  • 第三章 韩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分析18-35
  • 一、韩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特点18-19
  • (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目的18
  • (二)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原则18-19
  • 二、韩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19-24
  • (一) 韩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法律地位19-20
  • (二) 韩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20-21
  • (三) 韩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21-24
  • 三、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24-29
  • (一)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法律地位24-25
  • (二)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25-27
  • (三)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27-29
  • 四、韩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29-35
  • (一) 韩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问题29-31
  • (二)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31-35
  • 第四章 提高韩中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途径35-41
  • 一、韩国政府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对策35-37
  • (一) 明确非公开标准,提高可操作性35
  • (二) 充分利用网络主动公开信息35-36
  • (三) 完善文献保存与目录编制36
  • (四) 加强民主建设,提高国民思想认识36-37
  • 二、提高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对策37-41
  • (一) 完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提高公开法地位37-38
  • (二) 适应社会发展逐步扩大信息公开主体范围38
  • (三)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务员及社会公民意识教育38-39
  • (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公开保障机制39-41
  • 第五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一;;官员信息公开 亟待制度规范[J];浙江人大;2011年07期

2 胡若萱;郑越;;突发事件信息公开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3 范朝远;;浅谈如何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4 刘永华;张扬;;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胡雪;;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振;;拆迁信息公开的法律探讨[J];理论界;2011年08期

7 张江珊;;档案信息公开的程序化思考——基于16宗案例及《信息公开司法解释》的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1年04期

8 旷晖;;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保障政府信息公开[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曾宇辉;;打造“透明政府”的现实思考——近年来国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的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吴颖蕾;;浅论公共部门的“庸懒散”现象及其治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锐昕;杨国栋;;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策略选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谦;刘国明;;推进电子政务与提高行政效率[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洪彬;;电子政务提升行政效率的作用机制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锦文;;依法行政背景下行政效率提高的新视角[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双敏;;认识行政效率的四个维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雅静;;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效率提升[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三清;张清华;;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机理分析——以政治信息传递过程为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家国;;推进电子政务与提高行政效率[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中博;韦韬;;行政效率评估的质、量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饶常林;;浅议知识经济与政府作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峰;信息公开:体现执政精神[N];四川日报;2007年

2 吴敏校 戈弋;助推行政效率入快车道[N];中山日报;2010年

3 ;加大信息公开便于全社会知情[N];文汇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罗成友;北碚提高行政效率换来百姓满意[N];重庆日报;2005年

5 石玉;行政效率应该提速[N];人民日报;2001年

6 ;对信息公开工作进万家活动进行全面督查[N];毕节日报;2008年

7 吴兢;用更快的信息公开挤压传言空间[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庆畅;申请信息公开遭遇“玻璃门”[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邓琴;强化监督抓好信息公开[N];韶关日报;2008年

10 蔡成学;黔西县对信息公开“进万家”活动进行督查[N];毕节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春霞;论信息公开[D];复旦大学;2005年

2 梁s,

本文编号:955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55604.html

上一篇:第四次革命  
下一篇:阿拉伯国家的管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