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知行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3:07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知行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知行观 实践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实用主义


【摘要】:认识是解决主观与客观全部矛盾关系的关键,是主体与客体实践关系的内在要素,更是主体和客体所包含的主观和客观矛盾的表现形式。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关系表现在主体活动中的基本内容。毛泽东的知行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毛泽东解决主体和客体问题的哲学反思,也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体现。本文立足毛泽东实践论的知行观,通过研究毛泽东知行观的理论来源、历史形成、哲学属性等方面,以尝试进一步纠正国内外对毛泽东实践观的知识论、实用主义的两种误读。 至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毛泽东知行观的研究仍存有两个问题,颇具争议。一是国内传统“教科书”对毛泽东知行观的解读没有立足于实践辩证法之上,甚至没有超越李达的解读范围。传统“教科书”对毛泽东知行观的误读集中表现在,虽然强调认识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但缺少中介环节。第一,把毛泽东实践思想中的“知”做本体论思维的解读;第二,,把毛泽东实践思想中的“行”误读为与实践目的不相干的,离开价值范畴的追求真理的“行”;第三,把毛泽东实践思想中的“实践”误读为形而上学的“实践”。二是国外某些经典作家对毛泽东知行观的解读没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国外学者将毛泽东知行观的哲学属性理解为实用主义、经验主义或者唯意志论,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彼得洛维奇、马尔库塞、许华茨和施拉姆等人。他们将对毛泽东的知行观的批判成是功利主义,否认毛泽东知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具有哲学属性的。因此,破除这两种对毛泽东知行观的误读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演绎思辨法”、“理论前提考察法”等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毛泽东知行观的哲学属性提出哲学反思:解释世界的知行观与改造世界的知行观的实质区别何在?在毛泽东那里,知是谁的知?是“自在”之知,还是“自为”之知?是事实之知还是问题之知?行到底一个道德践履之行,一个理性之行,还是一个社会实践之行?“社会实践”对“道德实践”又有怎样的超越?行究竟是重复之行还是创造之行?为什么行是目的与现实的否定性同一?知与行是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还是现实上的对立同一关系?我们如何确定“实事”符合“是”?“是”能否推出“应当”来,以及是如何推出“应当”的?实事求是是真理的手段还是实践的手段?实事求是表达的到底是关于真理的问题,还是关于人的问题?为什么彼得洛维奇、马尔库塞等人将毛泽东知行观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其理论根据是什么?如何从哲学层面上将二者做根本的区分? 沿着这条逻辑脉络,能够对毛泽东知行观问题做一番细致的考察,最终实现本次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知行观 实践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实用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0-1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11-16
  • 2.1 国内的研究现状11-12
  • 2.2 国外的研究现状12-15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6
  • 3. 研究的思路16
  • 4. 研究的方法16-18
  • 第1章 毛泽东知行观的来源18-28
  • 1.1 中国的传统知行观18-25
  •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25-26
  • 1.3 现实的革命斗争需要26-28
  • 第2章 毛泽东知行观形成的过程28-33
  • 2.1 青年求学时期:主观唯心主义知行观思想28-29
  • 2.2 五四运动时期:知行二元论思想29-31
  • 2.3 民主革命时期:辩证唯物主义知行观思想31-33
  • 第3章 毛泽东对知的规定33-43
  • 3.1 知的价值规定33-35
  • 3.2 知的实践规定35-36
  • 3.3 知的具体规定36-38
  • 3.4 毛泽东知行观中的实事求是38-43
  • 第4章 毛泽东对行的规定43-50
  • 4.1 实践及其本质43-45
  • 4.2 实践或行:目的与现实的否定性同一45-47
  • 4.3 “社会实践”对“道德实践”的超越47-50
  • 第5章 知与行的现实统一50-54
  • 5.1 知和行的相互限定50-51
  • 5.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1-52
  • 5.3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52-54
  • 第6章 毛泽东知行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4-59
  • 6.1 毛泽东知行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枢纽54-55
  • 6.2 毛泽东知行观与实用主义的区别55-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砚田;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及其与现代实用主义的本质区别[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石仲泉;;“两论”与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关系[J];实事求是;1988年06期

3 雍涛;;《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研究;2007年07期

4 张敏;于天宇;;论道德情感体验与生态伦理价值的确立[J];学习与探索;2013年05期

5 陈修斋;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界限[J];哲学研究;1979年03期



本文编号:1046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46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