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年第"期 #’ (总第)-期)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57 89: 5/4 6 5 ? ; (C;@.B 5 0 6 F ?G@H;0 ) 046 0 36 0<7= ; 4A ; > @B D00D 6EFG7 G 5? E;5 7 ; ; A
/ 1 , #’ 0"
; ,# I54 ,/ 1" ?? 7 0)6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张耀灿,刘 伟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 ) "#%
摘
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它实质上是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问题。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坚持科学认 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是理 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论原则;科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 性。不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便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实 质上是个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 个问题今天得到强调、引起许多学者的争论,是 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 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设 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需要。 一、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不完整的 现象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 问题的重视。许多论断都有其合理的正确的一 面,但也有其片面的不够合理的一面。下面把一 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择取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 ) [ ] ) 系” 这个理解似乎只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个哲学 基本原理体系或一般原理体系,而不包括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或 者不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应用理论部分 及其实践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只看作一个哲学 的、世界观的体系当然是不全面的,认为马克思 主义体系不包括它的理论应用部分也是不全面 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不包括马克思
收稿日期: #’ # * # ,# * , , 作者简介:张耀灿( %$ )" — 刘伟( %)’ —
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部分和实践内容,那么我们 又怎样去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民族化过程 中形成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 呢?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应 用理论的统一,而且是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 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曾经做过 一番深刻的论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思想 使得人们不能单纯地从理论的角度来讨论马克思 主义。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一种历史现 象,按照理论所力图解释和改变的历史环境来分 析马克思主义。进而言之,它要求根据具体的政 治实践和变化着的历史条件对理论所产生的意义 来分析马克思主义。 ”他进一步指出: “历史地理 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若赞同理论与实践的能动 统一,那就可以避免像宗教教条那样把马克思主 义当作是检验一切价值和效用的永恒真 [ 理。 ,].% *)+) ” ( )! %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 , [ " 面发展的学说” ] 就其性质和宗旨来说,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还是从它的结 构来看,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关于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作为
) ,男,广东南海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政研究 ) ,男,湖南衡南人,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 (%
无产阶级的实践哲学的主要理论成就不在于它的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性质和 无产阶级斗争目标的认识,而在于它科学地发现 和揭示了人类实践这一命题和实现这一目标的现 实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科学发现。有了它,也才有了所谓马克 思主义,才有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种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中剔除出去的观点不仅破 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而且也是一种理论上 的倒退。 [ !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 !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 然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说成是“斯大林 的定义”而拒斥之。与前一种观点一样,它把人 的解放与社会发展规律割裂、对立起来。在此, 我们应特别重视马克思的“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 类的解放”这句话。正是这句话揭示了人的解放 与无产阶级解放的关系的实质,从而构成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的主要 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是一 种有党性的学说,其基本意义就在于它不是抽象 地谈论一切人的解放的学说,而首先是无产阶级 解放的学说。如果离开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大谈人 的解放,是资产阶级也可以接受的,它抽掉了马 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 [ # 规律的学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揭 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律,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就马 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来说,这个定义缺乏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容,也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自然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价值的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科学思想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义,而马克 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科学思想则表明 了它的价值意义。没有前者,马克思主义不能成 为科学,没有后者,这一科学就没有实际意义。 而就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质来说,缺乏其中的任 何一个规定、任何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就不成 其为马克思主义。就此而论,将马克思主义定义 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学说” ,没有能 够完整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同时,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不能没有其自然观基础。没 有科学的自然观,就没有科学的历史观,也就不 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 $ [ ] # 学” 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关于资本主义的 科学”是不正确的。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 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而是首先包括关于资本主 义认识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规律的研究而发现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对前资本 主义社会各形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丰 富了他们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得出的关 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结论。马克思主义 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在总体上是关于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如果看不到它是 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就难以认识到其世界 观、方法论依据和意义,也就否定了它的普适 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 % [ ] # 说” 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革命” ,这种观点不 无道理,但如果从狭义上来看,这种理解就可能 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错误: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性质来看,这种理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 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是看作实证性的 关于无产阶级具体活动的具体指导思想,从而贬 低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一般性意义;二是从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任务来看,这种理解把马克思 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 义取消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对处于资本主义时 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对革命任务完 成后的无产阶级执政活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 有指导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学 & [ " 说” ]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 的学说,即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实 现的条件、手段和目标的社会科学学说。这种观 点与前面第"种观点有些相似,明显缩小了马克 思主义所研究的范围,同样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学 说的价值意义和自然观基础。 之所以出现以上不太完整的理解,主要是因 为没有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 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没有科学认识马 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科
第 #期
张耀灿,刘
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 %
学结构及其内在有机联系。 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 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就必须首先回答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 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即我们应该“坚持什 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过 去对这个问题正如小平指出的那样“没有完全搞 清楚” 。邓小平提出问题后,引起了全党的重视, 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人们对“坚持什么样的马克 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为关注。 、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 ! 这是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即“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问题。要全面理解 和回答“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 ! 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对基本原理、基本特 征的坚持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规定性作出不同的回答,就会形成相应的马克思 主义观。如:人道的马克思主义、民主马克思主 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 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要么不正确,要么不全 面。正确、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规定性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即我们通常所 说的“一脉相承”的“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不丢老祖宗”主要也指不丢以下几方面: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 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 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这四点是马克思主义 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保障马克思主义不变质、 不变色的根本,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 和试金石,也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规律 的关键所在。 (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 " 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 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体 现。它是指马、恩及其继承者们创立和发展了 的,经受了社会实践反复检验所证明了的那些科 学原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 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它主要包括: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如:关于哲 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反映论原理、历史决定性的 原理。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科技迅猛发展为 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原理、 “反映 论”原理都已过时,都没有超出“旧唯物主义” , 不能解释科技革命新成果,应当用现代系统论取 代唯物辩证法原理;在唯物史观讨论中,也有人 力图用社会技术经济形态取代社会经济形态。如 称: “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的经济 形态” ,说“媒介成为今后社会形态变革的唯一 动力、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志”等。有人将历史决 定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成是否定人的 意志作用的“机械决定论” ;有人从总体上否定 唯物史观,对它全面质疑、批判,贬之为“传统 唯物史观” ,要求“超越唯物史观” ,代之以“系 统史观” 。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主要 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值 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已过时,活劳 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资本也能创造 价值” “资本家也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 , ,主张 用“要素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 ,进而否 定“剩余价值论”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基本 原理。如,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阶级斗争和阶级 分析法的理论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资本主 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为由,否定“两个必然”的 历史命运,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 乌托邦。上述这些论调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的挑战和否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 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严肃对待挑战,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它是马 # 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 是马克思主义与其它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次是指 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党性) 、实 践 性、科 学 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层次是指开 放性、动态性(发展性) 、创新性,这是第一层 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 和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而又内在统一的。我们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坚持其阶级性、实践性、 科学性和创新性。正如胡锦涛在 "$ 年“七? $#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 ’#
一”讲话中所深刻论述的那样:我们要坚持的马 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 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因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 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 ) ”( # 我 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 想为根本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学 说。因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 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 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 ”( $ 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致力于为最广大人 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根本政治立场的无产阶级学 说。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 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 [ 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 ” ( % 我们要坚持的 马克思主义是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的马克 思主义。因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 ! [ 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 ) ” ( ( “不丢老祖 宗”最根本的就是不丢这些! 、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 弄清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前提,只有按照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根 本要求去做,才能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 (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 &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 证明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把握它,才能真 正领会其精 神 实 质。反 对 任 何 割 裂、肢 解、歪 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和庸俗化。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 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通过深入研究, 正确地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 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 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 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 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 )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回应 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如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出现的“过时论”“破产 、 论”“失败论” “终结论” 、 、 ,应作出科学的有充
分说服力的回答,面对国内四个多样化带来的种 种疑问,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宣传、说明,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 (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 *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江泽民所说, “坚持 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 [ ( !( # 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 ) 。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实际问 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 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 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 , 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 [ ( !% $ 科学方法论” ]"* ) 。 (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丰富、发展 + 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正如胡锦涛所说, “理论 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 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 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 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 [ 好地坚持下去。 !]"’,& )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 ”( & & 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的条件、要 求。理论创新要做到两个“坚 定 不 移,不 能 含 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 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 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 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 [ 不能含糊。 #]"* )我们还必须明确:坚持马 克 ” ( !$ 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坚持它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否 则,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解马克思主 义整体性的关键 如前所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完整,主要 是没有把握科学的方法论。所以,要理解马克思 主义的整体性,关键是要坚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 义的方法论原则。 、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 & 义这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个有机的整体, 拆散后,不仅使这些部分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 意义,而且也使马克思主义不复存在。如果缺乏 整体性和联系性,各种理论要素杂乱堆积,它就 不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或学说,就经受不住其他 理论体系的对比和批判,就得不到人们的赞同和
第 ’期
张耀灿,刘
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 #
信服,失去对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对于实践的指 导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必须 站在整体、全局和宏观的高度上,用联系的观点 去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例如,通常人们根据恩 格斯在 !# 年写成的《反杜林论》分哲学、政 "" 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包 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 分。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规律知识的有机总和,除了形成科学体系的 上述三个组成部分之外,还应该包括政治学、法 学、军 事 学、社 会 学、伦 理 学、历 史 学、文 化 学、教育学、人类学等。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只 是三个组成部分,而应是十几个组成部分。马克 思主义从形成起就是一个整体,相对分析、梳理 出几个组成部分在文本中是相互融渗在一起的, 而且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各个 组成部分内部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需要我们用 普遍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 主义。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认识马克思 $ 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以,我 们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本来面貌来认识马 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来说,实事求 是的基本要求就是认识的科学性要求。要达到这 一点,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首先找出反映或者 标志马克思主义整体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内容,即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基本点”的理论 、 内容,这就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 服 人。 所 谓 彻 底, 就 是 抓 住 了 事 物 的 根 [ 本。 "]% ) ”( & 、必须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 ’ 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总是与无产阶 级的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其中 得到发展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不抽象地提 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总是主张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的结合中 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反对从书本上寻找现成 答案。邓小平认为,问题始终是“在变化了的条 [ ( $! & 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 。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 ( 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发展的 呢?历史经验证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 本条件。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 的最好例证。马克思主义要发展,根本的和首先 的就是与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 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马克思主义要发展, 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 [ 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 ”( ( 四、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马克思主义整体是由 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认 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建立在全面理解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结构基础之上,而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科学结构,依据不同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划 分。主要可分为:板块结构、层次结构和过程结 构。 、从学科构成看,马克思主义是“板块结 ! 构” ,即列宁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这种“板块结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 容。这三门构成的学科板块存在着有机联系,从 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完整科学体系,如图一 所示:
(图一)
、从层次高低和稳定性看,马克思主义是 $ “层次结构” 。它分为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具体 论断三个层次。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图二、 图三所示: ( )从层次高低看: !
(图二)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 #(
命、商品生产、价 值 规 律;某 一 社 会 形 态 的 原 理,如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规律等) 和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科看,如前所述,可以分 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领域中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 (图三) 主义比较稳定的一个层次。 从图二、图三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层次即最低层次是具体论 义的第一层即最高层次是根本方法,也就是唯物 断。具体论断也即个别结论,是对某国、某时的 辩证法。它是统率其它科学方法的方法,是最根 形势、特征、状况、条件的分析判断以及据此制 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如果说唯物辩证法是 订的任务、策略。它具有变动性、非普适性、特 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那么, 殊性。如十月革命走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的道路,王明将其照搬到中国,造成党和红军的 系的灵魂、精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 巨大损失。可见,具体论断有的有参考、借鉴价 础,所以它是“方法的灵魂”和“方法的方法” 。 值,有的则没有此种价值。即使是可借鉴的经 对此,列宁有一个精辟的概括: “要真正地认识 验,也必须结合本国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本国的 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 问题。具体论断是无比生动、丰富、多样的,这 和‘中介’ 。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 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发 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 展和生命力的突出体现。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 化。这是第一。第二,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 级阶段论”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 展, ‘自己运动’ (象黑格尔有时说的) 、变化中 体论断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这一层次与特定的 来观察事物。…… 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 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具有动态发展性。 ——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 — 、从国别(民族)形态看,马克思主义是 ’ 的那一点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 — “过程结构” 。即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实际相结 满的‘定 义’ 中 去。第 四,辩 证 逻 辑 教 导 说, 合、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形成的具体国别 ‘ 没 有 抽 象 的 真 理, 真 理 总 是 具 体 的 ’ (民族)形态和阶段形态。如:列宁主义、毛泽 [ ……。 " ] $& ) ”# ( %’ 这就是指唯物辩证法常常要提到 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可分为:邓 的全面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及其方法。这四点是唯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物辩证法的灵魂、实质、精髓。克鲁普斯卡娅指 上述三种结构分析方法,既可相对独立运 出:这四点“扼要地指出了研究各种现象时应当 用,又可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相互交叉、渗透, [ (( " 。恩格 作为行动指南的全部本质的东西”"]$’) 优势互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 斯也强调: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完整科学体系,理解其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 的层次结构与板块结构的关系即三个层次与三个 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 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第一层次根本方法无疑属 [ 法。 " ]$# ) ”!( %(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稳定的一个层次。 于哲学;第二层次基本原理绝大多数属于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层次即中间层次是基本原 只有少数属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三 理,它又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从类别看,有 层次具体论断绝大多数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只有 认识方法、认识规律的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规 — 少数属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 律、范畴;有揭示事物本来面貌和固有规律的原 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与第三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 理——唯物史观的原理。从层次看,有具有最高 — 义有一种近乎重合的关系。这决不是偶然的,因 普遍性的原理——唯物辩证法;有适用不同领域 — 为,从板块结构来说马克思主义, “是以科学社 的原理,即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 ;而从层次结构来说, (又可分为一般社会发展原理,如社会存在与社 则是以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为其理论终结的。正是 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 由于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与科学社会主义这种近乎 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某些社会的发展 重合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说第三层次具体论断并 原理,如阶级矛盾、政治斗争、阶级、国家、革 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时,也就意
( )从稳定性看: !
第 ’期
张耀灿,刘
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 )
味着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论断并不具有“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在运用时必须结合各 国的国情实际,走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过去,用板块结构、国别形态多一些,而对层次 结构的分析方法运用和研究要少一些,这个薄弱 之处应予加强。今后,要全面、综合运用,以加 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 总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比较赞 同梁树发同志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 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 [参 考
[ 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 ”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中发展, 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 义指导新的实践。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这一 热点中,我们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改革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
文
献]
[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 ] 党政干部学刊, %& ’ " ! #" $% ( ) [ ] ? [ " $ [美]莫里斯 迈斯纳"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 [ ]高 放"马克思主义没有三个组成部分吗——兼谈马克思主义教研体系改革问题[ ] 江汉论坛, %& & " — ’ #" $% ( ) [ ]王贵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基本问题[ ] 探索, %! ’ " + #" $% ( ) [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 " $% " [ ]江泽民"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 " $% "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 [ " ! ]列 宁"列宁选集(第+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 "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 ] 教学与研究, %& * " ( ) ! #" $% [+ , %% $ " ! ]李庆国,张乾元"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 ]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 ]郝敬之"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 ] 山东社会科学, %& $ " #" $% ( ) [, ! ]王彦深,吴鹏"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 ] 河北学刊, %& $ " #" $% ( ) [! ]张新"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 #" $% ( ) (责任编辑:李庆树)
! # &’&* + & ,)(. " 23 # " $% "() " )$ +$- / 01 -. ) *
4 6 89 " 2 ; , > . 5 7 2: + < = $ ;
( " % $ ( *+% - ./ 0 , ’$- 3" ( 5 +6 %’ % ,9 3"+%- ,1%-) !#$ ’ ) ($# " - 1"2+1%-42 - "72$ $& %, #8 &- ’%) 3"
6 * 2) . 0 205 67 9: <130 2003 /5= 53 7 9: <"3;<3 1? 9 5A ?) ; : / 134 3 8( 51 ; / 1/52 =993 11 8( 51 >1 9 5? @7B 1 ; 0 ;= ; 0 96 ?<7 7 7D E5 9E9E3 9 9: <=5 = 6 / @0 1 8D E5 9E 430134 3 7 0 2/ C3 20 32 2 5 3( 51 75 3 ". 0 5<; ; 0 ; 0? 07 20 321 / 205 6 8 ; 2 1 ( 51<3 20 32 “F 9 9: <1 9E/ C3 1;3 2( 51<” / 0 3 20 3214 / 9: ; 7D E5 9E /3( 51 ; 2 7 7 2 ; 7 9: ; ; 1 ; ". 0G6 7D E5 9E 30 ; 2 134 3 7 9: <13 1;3 230<377 4 5 = ? 8 = 2 8 ; E 7 9: <". 0C 6 7 205 6 8( 51 ; 7 2 ; 7 / 0/E? 6@ 21 07 ; 031 3 6 8( 51 1 ; 1 7 1 @ 1 1= D ; / 93 D E5 9E / 134 3 7 9: <13 49@ / ; 031 ; D35 7 9: <9E /11251G " 20 32 30 205 6 8( 51 ; 7 5; 30 = 2 8 3 =D0 8( 51 2 30 20 ? ; ; 1 ; 1 1= 5 ; 5 2 @/A-* ( 51<;205 6 <377 4 5 = ? ;= 2 8 ; D35 $ "B : 9: ; 134 3 ; 0/E? 6@ 21 0 ; 031 3 =D0 1 7 1 @ 1 1= 5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耀灿, 刘伟, ZHANG Yao-can, LIU Wei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ECS EDITION) 2006,""(3) 6次
参考文献(17条) 1.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期刊论文]-党政干部学刊 2005(03) 2.莫里斯·迈斯纳 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998 3.高放 马克思主义没有三个组成部分吗--兼谈马克思主义教研体系改革问题[期刊论文]-江汉论坛 2005(05) 4.王贵明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基本问题[期刊论文]-探索 2001(03) 5.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3 6.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 2001 7.江泽民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 2004 8.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9.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1993 10.列宁 列宁选集 1972 11.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 1973 1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4 13.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 2005(08) 14.李庆国.张乾元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 2000(02) 15.郝敬之 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5(02) 16.王彦深.吴鹏 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期刊论文]-河北学刊 2005(02) 17.张新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爱武.LIU Ai-wu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区别及其联系 -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主要是从其理论体系、基本内容 、学科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整体性的角度进行研究.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而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时间跨度长 ,历史背景复杂,着重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联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多维研究.
2.学位论文 张云芳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2009
本文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研究的是狭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 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苏联东欧发生“天鹅绒革命”,21世纪的“颜色革命”正在进行的严峻形势下,认 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从而深刻揭示其科学性和伟大之处,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 性的理论意义在于:明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地过程中显现理论的伟大 和科学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提供启发。实践意义在于:有助于青年学生树 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和学科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所创立的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有些精彩的论述,之后列宁及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也作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当 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和探讨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本 文试图在经典作家和学界有关理论及观点的基础上,运用原著解读法、比较的方法等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表现、成因及其坚持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的途径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离不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追问和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整体性表现在许多方面,突出的表现在两大方面,从纵向看体现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形成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和时间上的跨越性等。从 横向角度看,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整体性、服务对象上的群众性、特征间的关联性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整体性特征,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大层面来把握: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条件的 具备;人类实践的整体性决定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理论家的社会理想和立场;理论家的叛逆、同情、勇敢、求真、个性特点;理论家的世 界观方法论和渊博的知识背景等因素。 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目的是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从而更好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马克 思主义整体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研读原著,同时注意广泛涉猎马克思前后还有同时期的著作,加强理论的比较;第二,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和认识方法;第三,加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以动态和系统论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四,加强国内外学者的合作和
交流;第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软件和硬件建设;第六,加大同各种肢解马克思主义行为作斗争的力度。 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时对于当前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新问题,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理论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启迪。
3.期刊论文 白立强.BAI Li-qiang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宁夏党校学报2008,10(2)
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主要阐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 性、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关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的代表性观点.
4.学位论文 罗安平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2009
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所谓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主要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全 人类解放的科学学说,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每个人的自由解放问题,后人和今人又如何在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基础上,前赴后继地为每个人的自由解放而奋斗。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仅是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需要,更是高校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在:源与流的整体性;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学科间的整体性;文本与手段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的整体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实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和面向现实的开放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统一;是解构和建构的统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不仅 是增添研究内容,而且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马克思主义能对其他众多科学的发展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对当代的人类解放运动具有更直接、 更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更能吸引众多人士热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本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试从以下四个部分对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这一理论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定义。回答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体现。回答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方法论基础。回答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意义。回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5.期刊论文 任铃 谈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的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在进 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各种方法所构成的一个方法体系,其中任何单独的一个方法或几个方法都无法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只有从整体上掌握和运用 这一方法体系才是真正掌握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研究和运用,只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僵化,丧失马克思 主义的生命力.
6.期刊论文 白立强.BAI Li-qiang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2)
近年,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传统马克思主义三 分法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的代表性观点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及其相关问题的阐 述,以期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研究继续走向深入,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7.期刊论文 许恒兵.Xu Hengbing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0,""(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为学界的一大热点.通过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分法"的缺陷,学者们在应该从整体性视角研究马克思主 义达成广泛的一致.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关涉其实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展开了深入的 探讨.这些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好地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创新奠定了基础.
8.期刊论文 逄锦聚.李毅.Pang Jin-ju.Li Yi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 -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其彻底而严整科学理论体系的界定,也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及其属性等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问题.可以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理论品质和政治立场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的概括.这是从整体 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9.期刊论文 张雷声.Zhang Leisheng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术界2010,""(6)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逻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上的统一;第二,从方法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区分理论的研究过程到叙述过程,在研究 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从历史整体角度推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质,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第四,从学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为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学术支持和推进路径.
10.期刊论文 黄映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原理"课的教学问题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0)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规定性的科学理解是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意识,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高度理解"原理"课的设置及其定位和基本任务,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的理解程度将决定我们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引证文献(6条) 1.王丽娟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路径初探[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1) 2.王琴华.罗成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探析——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期刊论文]
-求实
2009(9)
3.袁银传 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3) 4.孙亮 国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阐释与创新[期刊论文]-宁夏党校学报 2009(2) 5.罗成富.潘丽琼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 2007(9) 6.秦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 2007(8)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黑龙江科技学院(hljkjxy),授权号:5331ac88-c8ac-418a-a3cb-9e1d01064d0d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