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3:1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伊壁鸠鲁 思想关系


【摘要】: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应该说,列宁的观点是卓有见地且影响深远的。但事实上,列宁的分析逻辑是在用“组成部分”来反向逆推马克思的思想“来源”。关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起点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学者相对集中且认同度较高地一个观点就是把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推演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的“对象性活动”上。称“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但我们通过研究马克思更早时期的思想著作,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以及为《博士论文》做准备的《柏林笔记》和《伊壁鸠鲁哲学笔记》,就会不难发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便已经具有非常深厚的哲学造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哲学的思考和认识,已经不能用尚在“起点阶段”这样的表述来解释了。基于此,探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真正“发源地”,推动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纬度,便成为了当下国内外学者研究马克思的一个高频关注点。文章立足古希腊哲学史,依托马克思早期的重要文本、文献,重点对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的关联、马克思为何选择伊壁鸠鲁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开端以及马克思后期的思想著述又是如何体现伊壁鸠鲁思想的进行了论述,从而印证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一生的研究兴趣在不断发生变化,但马克思始终对伊壁鸠鲁“衷情有佳”,他的重要著述都一直坚持融入伊壁鸠鲁哲学元素,从这一点上说,也就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彰显出的丰富性和总体性的特点。
【关键词】:马克思 伊壁鸠鲁 思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第一章 伊壁鸠鲁哲学思想概述12-28
  • 第一节 伊壁鸠鲁哲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特征13-25
  • 一、伊壁鸠鲁哲学的准则学思想13-16
  • 二、伊壁鸠鲁哲学的物理学思想16-19
  • 三、伊壁鸠鲁哲学的伦理学思想19-21
  • 四、伊壁鸠鲁哲学的思想特征21-25
  • 第二节 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25-28
  • 一、被误读的伊壁鸠鲁25-26
  • 二、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历史价值26-28
  • 第二章 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关系的一般论述28-41
  • 第一节 走向伊壁鸠鲁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转折点28-35
  • 一、从法学到哲学:初到柏林的马克思28-29
  • 二、陷入思想困境:康德-费希特哲学影响下的马克思29-30
  • 三、新的困境: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30-31
  • 四、从《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到《柏林笔记》:踏上哲学思想新征程的马克思31-35
  • 第二节 马克思选择伊壁鸠鲁的原因探析35-41
  • 一、青年黑格尔派的指引35-36
  • 二、伊壁鸠鲁哲学自身的魅力36-38
  • 三、相同的个性底色38-41
  • 第三章 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关系的文本分析41-57
  • 第一节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概念41-45
  • 一、时间成为马克思提出问题的必备要件42-43
  • 二、正义成为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标准尺度43-44
  • 三、自由成为马克思解决问题的最终归宿44-45
  • 第二节 马克思时间概念中的伊壁鸠鲁哲学45-49
  • 一、感性时间论的引领45-46
  • 二、基于感性时间观的思想变革46-49
  • 第三节 马克思正义概念中的伊壁鸠鲁哲学49-53
  • 一、《博士论文》时期:伦理学视阈下的正义观50-51
  • 二、《资本论》创作:不忘初心的正义观51-53
  • 第四节 马克思自由概念中的伊壁鸠鲁哲学53-57
  • 一、马克思对伊壁鸠鲁自由观的认知53-54
  • 二、不同时期马克思著作中的自由观54-57
  • 结束语57-60
  • 参考文献60-62
  • 后记62-64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华萍;;伊壁鸠鲁的自由和平等思想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29期

2 黄忠晶;;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新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黄新建;;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说”政治思想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武阳;;“原子偏斜论”映出的激进革命观——青年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自然哲学有限认同的政治哲学意蕴[J];研究生法学;2010年06期

5 范敏;;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启示[J];传承;2011年11期

6 董仲其;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研究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J];探索;1992年02期

7 ;哲思睿语[J];求知;2010年11期

8 何全碧;;话说“享乐主义”[J];四川统一战线;2013年08期

9 丁伟;;宴散——名人之死面面观[J];中国企业家;2006年20期

10 王鹏飞;包利民;;试析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伊壁鸠鲁元素[J];求是学刊;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延强;;通向宁静之路——晚期希腊的哲人理想[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人是自己的佑护者[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谭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契约论”[N];学习时报;2005年

3 王珍;无神论的“三个杀手锏”[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朱世达;如何以哲学克服人生的焦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北京师范大学 陈科;试论和谐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08年

6 王珍;心灵的快乐最可信赖[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扬州 雨荷;大学生“闪婚急嫁”的冷思考[N];扬州日报;2006年

8 范明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治疗性古典哲学:聚焦幸福与心灵宁静[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周国平;哲学不只是慰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熊海林;富有智慧 人有运气[N];中国信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雨欣;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论希腊化时代的伊壁鸠鲁精神[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晓男;马克思与伊壁鸠鲁思想关系研究[D];三峡大学;2016年

3 许荣霞;庄子与伊壁鸠鲁生死观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4 许欢;对伊壁鸠鲁的προληΨ(?)的再考察[D];山东大学;2013年

5 赵亮;论伊壁鸠鲁的快乐欲望与治疗[D];南昌大学;2012年

6 徐康宁;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张星萍;伊壁鸠鲁的科学价值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毛华萍;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D];江南大学;2008年

9 白云;自由、快乐与契约[D];南昌大学;2014年

10 石亚兵;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3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73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