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的传播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的传播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理论和学说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说与理论体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说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那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持久地影响着亿万群众的心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器和指导思想,建党以来共产党就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始终。建国初期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也是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关键时期。在建国初期,国家政权尚不稳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落后思想文化肆意泛滥,这些直接影响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以农村地区为例,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小农思想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封建迷信活动等思想文化肆意泛滥,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也比较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政权、土地革命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清。同时,有些农民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针、土地政策等心存疑虑,特别是在国内反动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煽动下,许多农民对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人民公社化等运动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直接影响了党的农村路线的实施,也影响了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政治地位。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党和政府建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制度、社会格局等都产生了巨大变革,这种历史境遇与建国初期颇为相似,因而,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出发,梳理和界定了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的方法措施、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论述了建国初期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建国初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共产党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4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0
- 1.3 概念解读10-11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11-13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在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必要性与可能性13-20
- 2.1 建国初期在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13-17
- 2.1.1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13-14
- 2.1.2 肃清封建思想残余的必然要求14-15
- 2.1.3 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必然选择15-16
- 2.1.4 清除农村工作中主观主义倾向的客观要求16-17
- 2.1.5 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必然要求17
- 2.2 建国初期在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17-20
- 2.2.1 拥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经验17-18
- 2.2.2 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较高诉求18-19
- 2.2.3 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初步形成19-20
- 第三章 建国初期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措施20-25
- 3.1 利用多种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20-22
- 3.2 建立自上而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22
-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22-24
- 3.4 确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点对象24-25
- 第四章 建国初期在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成效与不足25-32
- 4.1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的成效25-29
- 4.1.1 肃清了农村的封建思想残余25-26
- 4.1.2 培养了农民的国家和阶级意识26-27
- 4.1.3 强化了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合法性27
- 4.1.4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农村化27-28
- 4.1.5 为政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8-29
- 4.2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的不足之处29-32
- 4.2.1 忽视了意识形态传播规律29-30
- 4.2.2 马克思主义传播流于形式30
- 4.2.3 传播中的主观主义倾向明显30-31
- 4.2.4 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1-32
- 第五章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的现实启示32-37
- 5.1 切实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32
- 5.2 结合时代主题开展传播活动32-33
- 5.3 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33-34
- 5.4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营造良好环境34-35
- 5.5 以群众立场开展进行思想宣传35-36
- 5.6 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敏;刘红霞;;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曹跃高;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盗窃问题探析[J];河南公安学刊;1992年02期
3 孙秀岭;;中国农民真的幸福吗?[J];理论参考;2005年04期
4 铃木基义;司韦;;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村地区的企业设立——泰国的农村选址型工业化战略[J];南洋资料译丛;2006年03期
5 胡传稳;;新时期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现状分析及化解工作思考[J];公安研究;2011年11期
6 田玉麒;薛洪生;;我国农村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问题浅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安徽省非典防治工作总指挥部关于组派农村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组的通知[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09期
8 赵琼;;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农村地区宗教发展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文云波;;云南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的经济文化成因探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君;乡镇政府的再造设想[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帅;;论农村地区流通领域的改革[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罗忠;王洪飞;徐方忠;陈文泽;;工业发达的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刘洪亮;王洋;曾强;;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污水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付刚;;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形势分析与机制完善建议[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C];2011年
5 龚光彩;彭劲;冯启辉;张晓恒;;湘西北农村地区居民冬季能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6 李e,
本文编号:1101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0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