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候选人
发布时间:2016-09-23 13:05
本文关键词: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思想之门 榜样之约】
经管之家携手学界、业界、传媒、民间爱好者,共同举办“201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列评选”活动终选人物介绍
第六期——于金富
2016-2-25 17:46:19 上传
下载附件 (88.44 KB)【人物介绍】
于金富教授,男,1956年生,辽宁建平人。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1989年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该校经济研究所工作,2001年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现为经济研究所所长、校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与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保持其科学性质并不断发展,就必须纳入科学范式的轨道。这是因为:科学的范式研究和科学范式的革命,是经济学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基本途径。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一词。 “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在库恩看来,所谓范式即研究框架,就是人们观察世界和完成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一门科学中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的综合体。科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资料和知识的累积,而是形成特定的范式。科学的发展是范式的形成和范式的革命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着:“前科学——范式形成:常规科学——反常:范式危机——新范式的形成:常规科学……的道路发展。 ”
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范式,因此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应当以马克思经典范式为基础,而绝不能脱离这一科学基础。
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信念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社会结构,把与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在国家的层次上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而坚信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发展与演进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标准,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自由理念为核心,主张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应当而且一定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不仅从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与社会的主人,而且从旧的社会分工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全面发展,成为劳动过程的主人。社会主义是自由人联合体的新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基于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的分析方法与概念体系。
从分析方法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它主要表现为矛盾分析方法、辩证否定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基本方法。其中,矛盾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就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以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生产的社会形式之间的矛盾为核心,以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重点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是科学抽象法、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从概念体系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生产方式范畴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体系,分为两大系列:其基础系列是“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其派生系列是“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 。所谓生产方式,就是生产的条件与形式。其中生产条件就是劳动方式,即生产的技术条件以及分工、协作及其生产组织。马克思分析了简单协作、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等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具体形态。生产的形式包括社会的生产形式与生产的社会形式。其中,社会的生产形式即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运动规律。生产的社会形式,包括财富的社会形式、劳动及其剩余劳动的社会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财产采取了资本形式,劳动采取了雇佣劳动形式,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形式。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首先,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而不是孤立的个人的生产。生产的社会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的生产,绝不存在什么抽象的生产一般。二是生产过程总是要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其次,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冲突。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们在追求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时相互之间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所做出的规范性安排就是制度。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社会生产假设”与“利益冲突假设” ,这些理论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前提和理论创新的基础。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也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理论假设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辩证性,因而具有更大的理论认知功能和社会建设功能。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条件,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形式、资本化的所有制和以占有剩余价值为核心的按资分配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典理论观点是: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体现在它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即高度社会化的劳动方式、有意识的自觉社会调节的生产形式、劳动者社会所有和联合劳动的社会形式。其次,它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即实行平等合作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按贡献分配的新型分配制度。这些基本原理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因而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硬核”之一。尽管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使这些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发生变化,但反映这些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是不会过时的。
——————于金富《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主要著作】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纵横》,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纲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构造我国市场型公有制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现代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1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列评选|终选投票
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投票界面,勾选候选名单,在底部点击提交。
本文关键词: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