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后黑格尔主义阐释

发布时间:2017-11-22 03:1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后黑格尔主义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科学 双重逻辑 拟历史目的论 后黑格尔主义


【摘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所提出的“唯一的”“历史科学”的概念,近年来在国内学界得到空前重视,研究者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但论者在对“历史科学”概念的阐释中,往往囿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流行的黑格尔主义路向,将之当成一个固定的思辨性的东西,而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杰;邝小明;;论古典经济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及动态系统仿真(Ⅱ)[J];计算机仿真;2012年02期

2 E.卡西尔;吴国源;;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J];世界哲学;2006年03期

3 邓晓芒;康德历史哲学:“第四批判”和自由感——兼与何兆武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4 王南n\;;认真对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的再理解[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5 王南n\;;剩余价值、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于改进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钱善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周畅;;数学史的科学、哲学向度和历史学归属[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姜永英;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树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金红;倪嘉;;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析——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2 昂德·霍普曼;熊文;;从历史的观点看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3 周思成;;欧美学者近期关于当前危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问题的争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10期

4 赵敦华;“物质”的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5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6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康德;曾晓平;邓晓芒;;《道德形而上学》导言[J];哲学译丛;1992年05期

9 周思成;;利润率与美国金融危机——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危机的阐释与争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03期

10 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湘平;;马克思视野中的“科学”——兼论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实证科学的本质区别[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沈传经;;以论导史 论从史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3 唐建华;试论毛泽东号召读史的现实意义[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洪征嗣;;谈在新时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党性与科学性的一致[J];湖湘论坛;1990年06期

5 尼克茨福罗夫;董进泉;;俄国史学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11期

6 杨天石;走进网络时代的历史科学——网络和近现代史研究[J];北京党史;2000年05期

7 金天;第十六届历史科学国际大会在联邦德国举行[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1期

8 夏祖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科学的指导[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8年01期

9 苏双碧;;历史科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晋阳学刊;1989年02期

10 董进泉;;当前历史科学迫切的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杂志编辑部的一次园桌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湘平;;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观念初探[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前言[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3 王毅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对象、任务与方法[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4 孙淼;;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奠基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宋士锋;;浅谈瞿秋白研究的方法[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陈祥勤;金瑶梅;;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概念的争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8 ;编后记[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10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鹏;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沈湘平;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庞卓恒;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成就和挫折中寻求振兴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卢钟锋;侯外庐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吴印;什么是规律?谁“拥有”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6 马振方;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美妙结合[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董欣洁;我院史学片举行“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学术报告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政治经济学不是奶牛[N];人民日报;2006年

9 罗炳良;发展唯物史观 繁荣历史科学[N];人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 杲文川;加强国际交流 推动史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和应;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4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5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6 耿新建;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4 范丁梁;事件与记忆之间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D];浙江大学;2008年

5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6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阳春花;阿尔都塞历史科学思想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8 薛波;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麦灵;宝兴县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关凌凯;阿尔都塞“无主体”思想及其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3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13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