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
本文关键词: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
更多相关文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 历史地位 科学Qg涵
【摘要】:邓小平发展理论是指导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重任的科学理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和道路,,也是我国坚持和平发展,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和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确对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分类号】:A849.1
【正文快照】: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以来,中央正在对一些行业投资规模偏大等问题进行宏观调控,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雪刚;;“发展才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观[J];新长征;2011年09期
2 王劲松;;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格[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3 祝辉;;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赵银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5 包毅;;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J];求知;2007年03期
6 何远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张雪梅;;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以人为本[J];华章;2011年18期
8 刘伟;;创先争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杨渝玲;;科学发展观对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拓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钱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2 黄龙保;;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淑君;;科学发展观与提高执政能力[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4 王伟凯;;论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力提升的逻辑关系[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5 罗永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程家明;;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鸿武;;科学发展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阶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琳;;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10 刘东军;马德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和新的科学发展观[N];吉林日报;2004年
2 姚柏林;关键在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N];广州日报;2004年
3 刘钢 作者单位 省政协办公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N];江淮时报;2005年
4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人 闫志民;保持先进性与坚持科学发展观[N];经济日报;2005年
5 罗文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提高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职能力[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武威日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N];咸阳日报;2005年
8 杨汝北 作者系中共遂平县委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驻马店日报;2005年
9 谷秀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好各项工作[N];金融时报;2008年
10 记者 隋玉涛 马晓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学习抓发展抓民生[N];大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劲歌;毛泽东邓小平行政决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焕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施文鑫;和谐执政是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3 刘凯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伟明;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郭培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程龙;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郑州大学;2006年
8 程玉萍;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徐军婷;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追溯和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张向敏;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9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1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