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6-09-24 15:31

  本文关键词: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作者:李红军编辑:studa110711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之后,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大量有见地的见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研究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尚待突破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述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6-0114-0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之后,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本文拟对学界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作一较系统的述评。
  
  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的解读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弄清楚这一命题的涵义,这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进行了多维考察。
  第一,从过程论的角度进行论述。多数学者都赞同对“大众化”的过程论阐释。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1]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理解为必须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活化、通俗化、普及化、层次多样化以及由初级起端的循序渐进性”。[2]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抽象来讲,可以理解为三个过程的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党内普及走向社会普及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高深理论走向通俗理论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维系力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制度维系走向群众自觉的过程。[3]这种过程论的阐释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角度,突出了群众掌握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进行阐述。一些学者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4](P149)为此,有学者指出,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与学习普及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重要论断作为这次宣传教育普及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把学习、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活动与宣传、学习、普及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5]总而言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观紧密地联系起来,……和人民大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所理解、认同和信仰,成为人民大众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6]
  第三,从内容涉及的范围进行界定。有学者从泛指和特指两个层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从前者来说,它特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这与党的十七大提出这一重大命题的直接语境相吻合。“从后者来说,它泛指在当代中国的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众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7]这两重含义并不矛盾,实际上只是范围大小的问题,其性质和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泛指是特指的理论基础的扩展,特指是泛指的重点内容。这种划分有利于我们把握的完整性与把握重点的相结合,既关注到广泛性,又能体现针对性。
  第四,从“质”和“量”规定性角度把握。有学者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转化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群众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升华、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兼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包含“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大众的实践”、“用大众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整理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量的规定性指“普及与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辐射范围宽广,超越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因素造成的障碍,跨越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地域等界限”。[8]
  第五,从大众化学理的角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化’三个词组组成的。我们可以解读出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第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第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第一层含义强调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只掌握在精英阶层手里,更主要的是“化大众”。第二层含义强调的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的语言来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层含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性,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概念,许多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比较,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二者相伴而行,缺一不可。[10]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为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1]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二者是一个双向一体的过程,既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又各有侧重。[12]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说明。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本质,学术界并没有根本分歧。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对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非常及时,又非常必要。首先,一种外来思想要实现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中国广大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常深刻、高度抽象的革命学说,要完全接受它,同样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宣传普及过程。其次,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使我们对马列经典作家的思想存在着诸多误读之处,而且,即使是被当时的社会实践检验为正确的马列经典作家的思想,也需要在当代中国实践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所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更正以往对马克思主义误读的需要,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13]客观地讲,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为广泛而深入地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引发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14]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解决当前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的需要。[15]有的学者认为大众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16]另有学者认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复杂深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干部群众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17]有的学者从分析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入手,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统一思想的需要。[18]有的学者认为在当代中国,要在思想多样化条件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修养,夯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19]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还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认为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在获取、巩固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入手,借助大众文化形式。[20]批判借鉴葛兰西的这一理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借鉴意义。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找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程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此,学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有学者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不同历史任务,划分为不同阶段。其中一种意见是,将其基本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前后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主要任务是破除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让人民大众分清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第二阶段:从1982年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主要任务是让人民大众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第三阶段:从1992年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开展“三讲”教育和反“法轮功”教育,主要任务是让人民大众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什么是被误解的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第四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至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主要任务是让广大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0]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 下一篇: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
  •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论文摘要 本文在习惯这一词语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了英、德、日、传统中国法制度建设的...论文摘要 非领导职务人员是干部队伍中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多方面的...论文摘要 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转制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定性常有争议,本文尝试结合...[全文]2013-06-25

    热门推荐

    [工程建筑]探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全文]2013-05-29

    热门标签


      本文关键词: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2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2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