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哲学的唯物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17-11-24 03:2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哲学的唯物主义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意识 感性对象性活动 关系论 反映论 认识论 存在论


【摘要】:马克思意识哲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近代以来的认识论问题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决方案。马克思意识哲学建构的出发点是作为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工业及其已经生成的对象性存在;而貌似独立的、自明的意识结构,其实只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主观方面,这个主观方面是由特定的"对象性活动"所中介并建构出来的。这种将认识论与特定历史生产方式关联起来的历史认识论,是马克思意识哲学唯物主义内涵的体现。这一历史认识论的解决方案是基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准确地把握到"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变化,从而把认识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联系起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解决了思维与存在、意识哲学与存在论之间的近代认识论难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ZX003)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马克思意识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常常被人们理解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等理论公式,而由此出发的“认识论研究”则往往是将这些公式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简单地、外在地套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之上。这种粗线条思想勾勒的后果是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撒文;;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破解意识能动性的奥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平;关于意识结构的批判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季晓峰;从意识经验到身体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靖华;马克思的意识概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怡;Meditation与意识的哲学—科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兰天;萨特早期哲学中的意识自发性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0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2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