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习仲勋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党群工作
本文关键词:试析习仲勋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党群工作
【摘要】:习仲勋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总结照金、渭南等根据地的经验基础上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正确的领导与决策;他在根据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了土地革命、繁荣经济、廉政建设、普及文化等一系列的根据地建设活动,灵活运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南梁革命根据地进行创建、建设与扩大,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有了最后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基金】: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GY3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D252
【正文快照】: 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南下全军覆没,10月照金沦陷。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负责人召开了包家寨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以往开展武装斗争及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教训……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居中策应,向南、北发展,开辟和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伯流;;毛泽东称赞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一份重要文献——解读《前委来信(摘要)》[J];党的文献;2008年02期
2 陈文;认真研究和总结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完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4期
3 宋扬;郭中;;《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评介[J];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06期
4 ;纪念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举行[J];海内与海外;2010年01期
5 马桂萍;论农民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历史作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陆诚,陈国勇;试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与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区别与联系[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1期
7 吕志贤;创建黑河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回顾——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J];黑河学刊;2001年03期
8 莫亚人;滇黔桂边区根据地定性和称谓问题的探讨——兼与《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一书商榷[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张雷 ,张金锭;方志敏建军的思想对闽北革命根据地的贡献[J];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4期
10 石尚武 ,柳文荣;云贵高原的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J];当代贵州;2004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宏运;;关于“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几个问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2 叶心瑜;;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初探[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3 宋荐戈;;试论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许树信;;缅怀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光辉历史[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5 戴启斌;;简述革命根据地货币的特殊职能[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6 马洪武;;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花;王善;;王文明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8 崔开勇;张少波;李强;;王文明创建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9 李勤;;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变迁[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建顺;;闽南乌山革命根据地流通券的调查报告[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钟哲;深入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调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巴中日报记者 秦春燕;纪念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研讨会隆重举行[N];巴中日报;2012年
3 河北省地税局 李胜良;中国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累进税[N];中国税务报;2014年
4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薛庆超;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李莉雅邋实习生 赵欣冉;自谱革命根据地颂歌 平山张红德唱出心声[N];石家庄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陈;红军群雕屹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N];巴中日报;2009年
7 赵陈 付海旭 记者 李传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红军群雕落成[N];四川日报;2009年
8 ;张会民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N];汉中日报;2011年
9 特约通讯员 庞博;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成开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10 ;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N];贵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福林;东固革命根据地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蓉;土地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熊莉;中共唤醒川陕革命根据地农民革命意识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金蕾;文艺生态学视野下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苏凤;陇东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晓龙;川陕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李清;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峗;“李文林式”革命根据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赵文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薛洋;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8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3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