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7-12-01 08: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政治学 身体政治 帝国


【摘要】: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劳动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8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一下子失语并走向衰落,逐渐被主张"性别差异"的新激进女性主义思潮所取代,女性主义也整体上转向了以身份政治和承认政治为代表的文化政治学。当女性主义的研究集中在以身份和差异为主的文化政治学批判上时,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然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政治学无法真正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资本吸纳剩余价值的目光从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形式吸纳"走向"实质吸纳"时,女性的身体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范畴变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学范畴——身体的生产本身就是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状况为女性主义重新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身体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命题下,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将在新自由主义的帝国内部浴火重生。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基金(2012-1b-019)
【分类号】:A811;C913.68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女性问题;但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以及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概念经常与其他一些概念,如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等混用。与此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闾彬;;试论邓小平对马、恩文艺育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兼论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叶险明;;“两部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J];教学与研究;2011年08期

3 郑昌成,杨玉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期

4 段忠桥;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沈连元;;澄清《导言》的两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4期

6 郑湘萍;田启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辨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7 宋才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溯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8 刘怀玉;;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种现代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沈玉梅;;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初创历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文喜;;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反思[J];理论探讨;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在新;;关于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迈克·哈特;陆心宇;;共产主义之共者[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许兴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建构的必由之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华荣;;深入学习《资本论》方法论 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王建国;;澄清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四大误解——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创新[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7 林校生;;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判别式”[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自强;;郭沫若“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与奴隶制生产方式论研究[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平;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中)[N];学习时报;2009年

3 贾高建;唯物史观的经典思想[N];学习时报;2002年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从《资本论》中找寻解决现实矛盾的钥匙[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胡为雄;准确解释马克思的上层建筑学说[N];学习时报;2009年

6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张一兵;资本主义在“自我升级”吗[N];解放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坤民;扩大消费未必要齐步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卫兴华;也谈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N];北京日报;2006年

9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张建君;对马克思“两个决不会”的不同解读及启示[N];北京日报;2009年

10 胡为雄;从上层建筑学说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2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5 袁凌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7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8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9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超;资本的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14年

2 何法宣;论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汪芳;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刘t坭,

本文编号:1240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40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