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民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民生问题是一个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完善更是关注,他们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马克思民生观作为科学的民生观,无疑会为我国的民生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以国内外对于民生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为重点论述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改善民生状况而奋斗,使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重视民生,在批判和继承了启蒙思想家、黑格尔、费尔巴哈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民生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马克思民生观,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部分全面论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基本内容,具体从理论基础、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以及实现民生目标的途径五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马克思民生观在实现人类解放的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以此为最终奋斗目标,为我国民生建设指引了正确的方向;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民生观的当代价值,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中,马克思民生观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民生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渊源、为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支撑。践行马克思民生观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即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民生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民生观内容丰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且提出了实现民生目标的途径,这些理论和内涵对于我国当下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运用马克思民生观指导我国的民生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马克思民生观,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民生思想,丰富我国民生建设理论,有利于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民生的改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邦友;;民权视角下的民生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3期
2 樊建国;;树立民生观 履职为人民[J];世纪行;2008年07期
3 周全德;;当前河南民生问题的探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赵中源;梅园;;回顾与反思:理论界关于民生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5 贺方彬;;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晓林;罗重谱;;民生视野的“重庆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刘建朝;;社会转型期的“新民生观”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8 王青平;何建华;;论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贺方彬;;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贺方彬;;论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基本特点[J];南都学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项宏;;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构建民生型政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佳;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N];四川日报;2010年
2 到底;改善民生要顺应民愿[N];巴中日报;2007年
3 刘纯银;要多用民生观考核政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考验[N];贵阳日报;2007年
5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领导干部的新考验[N];证券时报;2007年
6 周慧敏;竺福江的民生事业[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单孝虹;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N];北京日报;2009年
8 单孝虹;民生观的全新境界[N];贵阳日报;2009年
9 繁昌三中 李必成 县教育局 骆君波;试析新民生观的要义和价值[N];芜湖日报;2011年
10 钱续坤;民生应是考核硬指标[N];安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湘富;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同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彬;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闫莉;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制度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后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理论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5 杨燕妮;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万洲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生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培茂;论民生政治取向的确立[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张旭;毛泽东民生观及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9 田艳丽;马克思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0 胡繁印;民生问题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8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8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