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7 12:1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0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

周怀平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型过程。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唯物辩证法论战,是围绕着唯物辩证法的作用和实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哲学能否消灭、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宇宙观、历史观、认识论、人生观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性和真理性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可以看作是中国哲学界由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思维方式转向的一次大论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强大的理论引擎。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看,唯物辩证法论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发展。其重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外国哲学教科书的翻译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产生一定的影响。论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发展,其重要表现为:唯物辩证法论战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两论”产生和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在当下,由于苏联、东欧解体等政治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与发展遭受到严峻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坚定地捍卫、阐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论战提出的某些重要问题,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新的国际局势下,变换为另一种对话系统的提问方式和解答方式了。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里,对唯物辩证法论战的当代启示是:坚持把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精神遗产;防止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负面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0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7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概述17-37
  • 1.1 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缘起17-24
  • 1.2 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焦点24-34
  • 1.3 唯物辩证法论战的性质34-37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的影响37-56
  • 2.1 唯物辩证法论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37-43
  • 2.2 唯物辩证法论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43-56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的启示56-69
  • 3.1 坚持把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56-60
  • 3.2 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0-63
  • 3.3 继承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精神遗产63-66
  • 3.4 防止本本主义、教条主义66-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76
  • 后记76-7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曼;;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辨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2 王亚琪;艾思奇《大众哲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耀垠;“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偏至[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11期

    2 冯乃超;蒋锡金;;革命文学论争·鲁迅·左翼作家联盟——我的一些回忆[J];新文学史料;1986年03期

    3 张奎良;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J];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4 魏小萍 ,欧阳英 ,杨学功 ,刘文旋 ,冯颜利 ,庄友刚 ,徐素华 ,李涛;MEGA2研究[J];哲学动态;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钱守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周龙燕;;试析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8 吴元康;陈独秀国家统一思想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9 朱从兵;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农民的认识[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10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方松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任政;;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平等问题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凯;马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与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明;;“客邮”、“客卿”与邮权——兼论中国近代政治的历史境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10 吴敏超;;“中国经济派”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贾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之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叶尚志;陈独秀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罗永剑;;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系统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谢荫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7 徐行;;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再探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吴珏;;朱执信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9 周邦君;;《反对本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陈雅颖;;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金海;[N];光明日报;2008年

    2 苏志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3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庆辉;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学锋;论毛泽东的哲学创新[D];湘潭大学;2008年

    3 邹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帅;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彦君;;论艾思奇《哲学讲话》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的地位——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96周年(上)[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怀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亚琪;艾思奇《大众哲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王亚琪 >周怀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