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5 06:29

  本文关键词: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 出处:《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 城乡关系 城乡分离 先进生产力 乡村城市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城市文明 融合 城乡对立 城乡统筹


【摘要】: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社会关系视域中的‘和谐社会’解读”(编号06JA710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将城乡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加以论述,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城乡关系理论。马克思的城乡观包含着三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一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指向,即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的共产主义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目标;二是研究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4 彭柏林;;《大学》的伦理政治观及其对廉政建设的启迪意义[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5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思想论要[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2 赵洋;;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10年04期

3 崔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4 秦庆武;试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生产方式[J];学术论坛;1982年05期

5 徐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城乡关系问题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06期

6 张善波,吴康龙,赵俭;不容歪曲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赵家祥;;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早年思想与晚年思想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00期

8 吴嘉蓉;;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观[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纪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平等的经济分析[J];理论前沿;2009年02期

10 罗敏;祝小宁;;马克思城乡统筹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金升;;村企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崔永慧;;城乡统筹理论发展综述[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居占杰;;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7 罗郁聪;;唯物史观与现代社会形态“趋同”发展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委党校联合课题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变化及对工农联盟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克毅;;协调城乡关系之浅见[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教授、少将 黄宏;马恩自然生态观与构建和谐社会[N];浙江日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志杰;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观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张学忠;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N];四川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志强;新路标带来城乡关系新变化[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潘广杰;有业可就才能促进增收[N];本溪日报;2009年

6 李婧;耐用消费品时代的城乡关系[N];发展导报;2002年

7 记者 王忠德;发挥省会优势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N];兰州日报;2009年

8 吴英;对马克思“分工—阶级”理论的再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沈宝祥;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三条指导原则[N];学习时报;2008年

10 记者鄢玲 栾易鑫;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N];秦皇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蓝文权;邓小平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9 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赞赞;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我国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琰琰;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3 孙中贵;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哲学解读[D];安徽大学;2011年

4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5 韩立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6 许斌;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徐沈倩;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9 皮玫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当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培培;新时期的城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3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