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2016-10-13 18:05

  本文关键词:从全球视野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发布日期: 2012-02-26 发布:  

  2011年第1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1年第14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尝试论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六个阶段及其基本经验。
中国论文网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advance the Marxism popularity to make the unremitting effort, and gained in the rich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proves the Marxism popularity course six stages and the basic experience.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key word: Marxism popularity Historic course Basic experience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宣传和普及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和理解,内化和吸收,并转化为其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的过程。
  一、建党九十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
  马克思主义思想于19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经过五四运动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专门组织,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思想。
  第二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是学习和普及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完成恢复生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1956年9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之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不仅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成果,更是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
  第三阶段:从1956年到1978年
  1957年夏的“反右”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发生了扭转。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内,由于受“两个凡是”方针的束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继续遭到了“左”的影响和限制。1978年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此前二十多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徘徊不前的局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继续前行扫清了障碍。
  第四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
  1978年以来,邓小平又先后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第五阶段:从1982年到2002年
  1983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的历次代表大会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主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这一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指南。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从此,“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一并构成了党的指导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
  第六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今
  为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把十六大以来在改革开放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并创造性的提出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1立足中国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就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推进,脱离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遭受严重挫折,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现实。当今的现实就是改革开放3O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只有当这一基础被充分揭示出来时,才能真正有效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2重视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大众化的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体现。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都很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3培育人民群众的理论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具体国情、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宣传和普及既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4加强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进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冯莉,程伟礼.从全球视野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6)
  [2]张正光,何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9―2009年):两个“30”年的比较与启示[J].理论导刊,2009(04)
  [3]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J].社会主义研究,2008,(06)
  [4]杨鲜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J]湖北大学学报,2008(03)
  [5]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9,(2)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从全球视野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9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