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思想生成视阈看马克思主义立

发布时间:2018-01-21 07:08

  本文关键词: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毛泽东思想生成视阈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一环,具体来看,就是正确处理了"阶级立场与民族立场、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阶级分析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三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在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日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
[Abstract]:Yan'an period was the mature period of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realized the first historic leap of Marxism in China. Views and methods are the cor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dhere to and develop the Marxist position, views and methods of Marxism in China is the first link, in concrete terms. It i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class position and national position, practical views and mass views, class analysis method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ree pairs of complementary contradictions in the view of histor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have opened the way for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on this basis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soul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ss line and independence". In the future, it will be the basic principle to promote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作者单位】: 求是杂志社;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研究项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新发展”(项目批准号:2014YCXZD 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41
【正文快照】: 坠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I本遂循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提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74;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突破,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捷;;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03期

2 王伟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J];红旗文稿;2014年18期

3 姜辉;;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国枢;;影响现代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教育家陶行知[J];爱满天下;2003年03期

2 梁柱;;共产党人要有自觉践行党的纲领观念——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孟宪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机制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祝天智;;“联合政府”口号的博弈论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5 梁柱;;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特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6 李勤;;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特征及对当代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7 黄君录;;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再认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洪军;于之伟;;《观察》对于国共东北争夺战的军事报道(1946-1948)[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郑德荣;;“四个统一”:毛泽东党建理论的突出特点[J];党的文献;2011年01期

10 占善钦;;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解析[J];党的文献;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洪武;;陈毅与新四军[A];铁流21——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C];2012年

2 王汝秀;;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唐培吉;;抗日战争和新四军[A];新四军研究(第一辑)[C];2008年

5 牛兴华;王溪文;;中国共产党奠基西北走向辉煌的历史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周锦涛;;毛泽东与抗战时期的党内教育[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周锦涛;周斌;;刘少奇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周锦涛;杨家慧;;抗战前夕刘少奇对白区党的建设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9 刘志靖;;毛泽东与国民党——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视角[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10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贺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系统研究:1941-1954年[D];复旦大学;2011年

7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欧阳丽宇;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若兰(Maria de la O Moncada);当代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知与欧洲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崔正进;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49-1954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郑向颖;毛泽东的民主行政思想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徐晓旭;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伟杰;列宁与毛泽东学习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文涛;毛泽东人民观及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文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亚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大众化、时代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热拉尔·迪蒙;多米尼克·莱维;丁为民;王熙;;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迁(上)——以美国和法国为例[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10期

2 侯惠勤;;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3 菲尔·赫斯;罗丽平;;“自在”还是“自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瓦解了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杏坤;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没有过时但要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2 周遇奇;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要防止“左”和右两种倾向[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3 冯必扬;多维视角认识阶级分析方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4 黄岭峻;徐浩然;;关于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若干研究范式述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2期

5 徐亚文;;对法的阶级分析方法的知识社会学思考[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7年00期

6 张巍;;法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的衰落[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7 刘保国;;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8期

8 周新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03期

9 迟方旭;;试析私法学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私法思想为例[J];兰州学刊;2012年03期

10 赵曼;;论恩格斯阶级分析方法——读《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导贾高建;怎样理解关于阶级分析方法的争论[N];北京日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崇富;社会科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不能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韩庆祥 郝永平;抓住利益 解决矛盾[N];中国审计报;2002年

4 韩庆祥 郝永平;抓住利益 解决矛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汪亭友;旗帜鲜明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建明;论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0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50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