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休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 休闲 自由时间 劳动 自由全面发展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如何在丰硕的物质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由时间,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将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去理解和规划休闲,认为自由时间是休闲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只有尽量摆脱异化劳动,争取可以按个人意志支配的自由时间才有机会获得全面发展。但要真正到达"自由王国",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应该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劳动和阶级剥削;到那个时候,劳动与休闲才能达到真正的融合,共同推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解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休闲,还有利于人们明晰休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对消除异化、构建和谐的休闲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free time on the basis of abundant material to arrange one's own leisure life. Marx always regards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to understand and plan leisure, and thinks that free time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leisure, and people can only get rid of alienated labor as far as possible. We should strive for the free time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will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btai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but to really reach the "free kingdom", to realize the full liberation of the human should fundamentally eliminate the alienated labor and class exploitation; At that time, the real integration of labor and leisure can be achieved,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leisure though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eisure. It also helps peopl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human development, to eliminate alienation,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leisure society.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从未给休闲下过定义,更没有形成有关休闲的任何理论。但是,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与“发现新世界”的解构与建构之中,始终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由时间、劳动时间、异化等问题的阐述,看出马克思有丰富的休闲思想。正如《国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长清;侯熠徽;;论本原休闲与时代精义[J];求索;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8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9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10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必清;论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与财富的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金霞;;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0年02期
3 李金霞;;马克思视阈中的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关系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孙凤东;;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汪涛;;浅谈马克思的自由时间[J];成功(教育);2011年23期
6 王晶雄;;论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当代意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万庆;;马克思的理想社会设想与自由时间思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万庆;;马克思的理想社会设想与自由时间思想[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9 万庆;;马克思的理想社会设想与自由时间思想[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10 王元;;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必清;;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与财富的思想[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聂淑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和谐就业[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方喜;;“自由时间”考辨[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4 郭志法;刘年辉;;从马克思自由时间观看我国假日报业市场拓展[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宏伟;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河南大学;2008年
2 胡婷婷;休闲与自由时间[D];郑州大学;2011年
3 董纪磊;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董燕;论马克思“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菅强;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陆翠玲;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涛;论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戴素平;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其现实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吕慧;马克思休闲思想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2年
10 孙凤东;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5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