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方法论与生态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23 04:58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方法论 生态 出处:《学术论坛》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历史方法论由生产、交往、分工与联合四者之间的运动构成,并形成生产与交往、分工与联合两大功能关系。马克思历史方法论是与社会规律理论并行且互为彰显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态的社会化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在资本关系中生成不平等;人与自然是直接交往的过程,人无论处在哪一类社会形态中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自然界的自我补偿功能出现重大问题时,人类社会的分工也在发生功能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在联合体中才能实现和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运用马克思历史方法论开展了生态保护与补偿的实践。
[Abstract]:Marx's historical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four movements of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union, and forms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rx's historical methodology is a parallel and mutually evident theory with the theory of social law. Marx believes that 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ecology are the same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there is inequal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capital relationship; Man and nature are the process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no matter in which kind of social form man is also a part of nature;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human society is also changing when the self-compensation function of nature has a major probl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an be reconciled only in the un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with Marxist historical methodolog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通常在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时,马克思社会规律理论成为研究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基本原理。然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还蕴含了与之匹配或平行的历史方法论。社会规律理论是对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分析,历史方法论是对社会功能的分析。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加元;;和睦社区:卫生死角变环保生态实践园[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4年03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川壑;钱云;张云路;周元琪;孙振峰;;青少年生态文明户外教育实践课堂建设探讨——以内蒙古多伦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态实践基地规划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婵;北京亦庄:要发展也要绿色的生态实践[N];北京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李宇;周末到郊外植树去[N];秦皇岛日报;2006年

3 记者 巴雅尔图;“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态实践基地”项目启动建设[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火生;生态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源;马克思生态实践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媛;论生态实践的生成与必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马可夫;人类生态实践述评[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6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56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