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视角: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理性审视
本文关键词: 日本市民社会理论 平田清明 马克思 出处:《理论月刊》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科学理论体系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平田清明作为日本战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日本新马克思主义主要奠基人之一,其注重回归马克思原初语境的研究方法,带来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新风。平田提出"个体所有的重新建构"、"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民社会"等新的市民社会理论及设想,是对日本市民社会理论先达的继承与超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
[Abstract]:The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clue in the process of Marx's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postwar Marxist thought and one of the main founders of Japanese New Marxism, the civil societ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lue in the process of Marx's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is emphasis on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context of Marx has brought about a new trend of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 Hirada put forward some new theories and ideas of civil society, such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ownership" and "civil society under socialist system".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Japanese civil society theory, which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ZXD014)
【分类号】:A811;C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美贵;早期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渊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1期
2 李婷;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社科纵横;2004年05期
3 黄小英;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治意义[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白立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求实;2006年07期
5 白立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代月;;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7年09期
7 王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对唯物史观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杨巧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时代价值探析[J];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9 蔡其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脉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易承志;;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回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聪;;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汪宁;项丽敏;;构建公民社会——俄罗斯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崔志海;市民社会理论与晚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大学教师 周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是亟待弘扬的传统[N];东莞日报;2010年
3 刘雪松;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塔娜;北方社科院青年学者哲学论坛在哈尔滨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3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4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8年
2 董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3 穆松翠;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宿亮;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富鑫;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市场经济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7 常媛;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邓玉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构[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9 李文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孙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