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革命共同体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02-15 21:22

  本文关键词: 毛泽东 共同体 革命力量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近代革命中,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创建了革命共同体战略思想。它一方面以解决人们共同苦难、激发相互信任、形成革命力量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基本诉求;另一方面以培育共同体意识、形成领导核心、关切共同利益、达成革命共识和分清敌友为构建路径。其革命共同体思想对唤起国民意识的觉醒、增强国民身份的认同、处理两岸关系和中国外交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the modern revolution of China, Mao Zedong further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community and established the strategic thought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unity. On the one hand, it was designed to solve the common suffering of people and inspire mutual trust. The formation of revolutionary forc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eople as masters of their own country are the basic demands; on the other hand, to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m a core of leadership and concern for the common interests, The idea of revolutionary commun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rous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strengthening the identity of the people, handl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and Chinese diplomac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项目(14JDSZ3014) 2014年陕西普通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SNGJTZ14-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27155009)
【分类号】:A8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强虎;知识经济视角中的政治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爱娟;;法律预防功能及其发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程杨;;“慎刑慎杀”政策下的国家补偿制度之价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5 张强;;世俗世界的神圣帷幕——从社会控制角度看人间佛教的社会承担[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6 刘美娟;;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现代化[J];创新;2008年04期

7 姜利标;;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看《论法的精神》中的社会[J];创新;2011年01期

8 曾军平;;集体利益:一种理论解说[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9 聂焱;;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家庭代际交换失衡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10 毛桂芸;;新教伦理精神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乐国林;毛淑珍;;文化嵌入视角的企业本质探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崔凤;王启顺;;海洋管理的社会学阐释[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7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曾巧黎;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郑清;互联网条件下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晓菲;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骏;延吉市赴韩劳务者留守子女监护组织建设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红娟;网络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立恒;基于案例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处置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俞晓娟;沦落与改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奎;;从《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看学点科学技术史的必要性[J];理论月刊;1987年05期

2 程极明;;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江苏社联通讯;1983年05期

3 李挺康 ,汪祚庆;量变质变规律在战争指导上的运用[J];学术论坛;1982年02期

4 林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义的多维思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3期

5 杨云台;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6 李光远;;关于“思想正确有时也会暂时失败”的问答[J];前线;1965年11期

7 万建强;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实[J];党史纵览;2000年04期

8 李新市;;毛泽东对陕北红军战略发展方向和部署的科学谋划[J];党史文苑;2011年23期

9 ;毛主席语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年04期

10 申志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历史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旭方 吕洪文 郭志萍 朱爱丽;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N];秦皇岛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513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13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a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