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16-11-04 08:2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它只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从社会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主观确信,并作为实践指南;从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指人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并作为实践指南。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历史发展终极状态的图景的描述和向往。作为信以为真的一种样式和实

1 2卷第 3

河海大学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哲

21 0 0年 9月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张秀芹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09 ) 108

要: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只是对人类历史马它

规律的应有感受。从社会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主观确信,并作为实践指南;从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指人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作并为实践指南。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历史发展终极状态的图景的描述和向往。作为信以为真的一种样式和实践悬设,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本性、判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批 关键词:克思主义信仰;马人本性;判性;批实践性中图分类号:0 7 B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6 1 47 (00 0一 0 8 0 17— 90 2 l)3 o l— 4 题是何种理论才能作为信仰对象?有学者对这个问

有学者依据“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来否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们认为,他真正的信仰是指那种超验的、彼岸的、纯精神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而 仰则不具有这种信仰的性质,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

题作了进一步解说,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信仰是与 社会理想内在地连结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作为 一

种信仰也常常被称为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因为马

是个伪信仰。上述观点既不符合中国当前信仰事实,也不符合逻辑,淆了信仰一般与信仰个别的关混系,把个别当成一般,宗教信仰等同于信仰。事实把 上,正如宗教信仰是信仰一种典型形式一样,马克思

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作为社会理想。 L这种解说。”2 J

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理想内在联系,为作 一

种信仰,克思主义信仰指的是一种社会理想的马

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共产主义 (社会 )信仰。 也有学者认为,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理 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与科学社会主义——共

主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形式,且是科学信仰。那而么,何谓马克思主义信仰?它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对 这两个问题的科学回答有助于打破人们简单的等同

主义社会信仰两个方面入手:马克思主义信仰①

信仰思维定势,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也是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理论依据和前提。 一

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信仰②是指对共产主义的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着 3 J 共产主义思想,然这两个方面内容有交叉现象,显说服力仍不够。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之所以界定不清楚,与它的前提有关,这要弄清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般认为,仰是人们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信主

义、宗教等极度相信和信服,并作为行动的榜样或指南。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概念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是“马克思主义”“对信仰”的具体规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体 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个性。因此,学者认为,有马克思

是什么。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界定为人道主义学说,还

是界定为全人类解放学说,目的都是想阐明马克其 思主义最关心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而解放人自身,即从政治、质以及精神等压迫中解放物出来,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

主义信仰指“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相信和信奉,人并作为行动的指南。…这个定义虽然指出了人们对马克”1

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社会载体,它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社会条

思主义的态度上升到信仰高度,并没有说明人们但 信仰马克思主义什么。从理论形态上来讲,马克思

件。马克思在《产党宣言》共中指出,产主义是“共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不断发展的学说。问是 收稿日期:00 0—3 2 1 -6 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 K 05 1B s6)

作者简介:张秀芹(95 ), 17一女江苏宿迁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1 8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3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