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科学技术思想 出处:《郑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21世纪是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人才推动科技的发展,科技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高,把人类社会导向更加文明、自由和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新技术革命进程中,科技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种类日趋繁多,力量成倍增长,对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日渐增大,给人类的生存和全面发展造成影响。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生活的19世纪是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是以纺织机械发明和蒸汽机改进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向纵深推进、以电力应用和化工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孕育的时期。日新月异的科技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引起了马克思的浓厚兴趣、密切关注和深入思索,进而形成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不仅密切注视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对科学技术的运行效果作了深入考察和全面审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不只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现实实践中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不仅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起来,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革命的力量”,而且把科学技术置于社会现实实践中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体的人会与自己活动产生的客体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产生并非科学技术本身所致,是科技异化的结果。马克思论述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科技发展必须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存在,把人放在第一位,使人与自然之间均衡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 The talen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 creates great wealth for mankind , and brings the human society into the direction of civilization , freedom and harmonious progress . Marx hold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 kind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 but also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佳;;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王艳华;;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两种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差异与关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朱立元;;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4 彭五堂;;论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萌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5 郭妍;;马克思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24期
6 张秀琴;;马克思的《大纲》与《大纲》中的马克思——以马赛罗的新书《马克思的<大纲>》为例[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9期
7 李逢铃;;简论宗教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付文军;;建国以来《神圣家族》研究综述[J];传承;2011年17期
9 陈步伟;;赫斯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兼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示[J];桂海论丛;2011年04期
10 维萨·奥特宁;金建;;MEGA~2与另一个马克思——马塞罗·默斯托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洲;;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学比较(一)比较的基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欧阳谦;;德里达的“咏叹调”与马克思的精神遗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何小勇;;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逻辑转换[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靳辉明;;从“千年马克思”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孙熙国;;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大卫·麦克莱伦;张双利;;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今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张燕玲;;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析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对黑格尔的批判[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胡军良;;正本清源 开拓创新——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锦芳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科整合中推进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总体性原则[N];光明日报;2011年
4 南方周末记者 袁蕾 夏辰;回望马克思[N];南方周末;2011年
5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张秀琴;马克思思想的全球传播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诺曼·莱文 美国著名马克思学家 菲尼克斯国际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 赵玉兰 译;马克思阐释史的九个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特里尔·卡弗:马克思的后现代形象及其评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马塞洛·马斯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译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张秀琴 魏天舒;马克思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重新发现马克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刘文旋;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3 管晓刚;马克思技术实践论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方锡良;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8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余满晖;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卢德友;拉开历史舞台的帷幕[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姥,
本文编号:165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5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