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蕴涵——基于《共产党宣言》之现代性批判方法论分析
本文选题:《共产党宣言》 切入点: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北方论丛》2015年02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一提出就引起了普遍关注,但只有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高度,才能看到这一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时代表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现实是历史的出发点,落脚到世俗世界的世俗结构和世俗存在,这就是"经济"这一现实之根;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现代社会"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流变特质,"新"是对基于"人类发展历史时间空间坐标"之辩证思维方法的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成历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常态"是在"流变世界寻求确定性"之马克思独特"历史理性"方法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地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内核,并且进行时代化中国化通俗化的语言范式转换,因此,"经济新常态"由于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刻蕴含而高屋建瓴。
[Abstract]:"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since it was put forward, but only in the height of "Marx's critical thought of modernity" can we see that this category is the time expression of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China.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that real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history.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ociety that "all the strong things disappear". "New" is the emphasis on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ordinate of time and spac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the inherent logic and regularity of "generating history", and "normality" is the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Marx's unique "historical rationality" method of "seeking certainty in the changing world".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accurately graspe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re of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has made a linguistic paradigm shift from the times to the Chinese.Therefore,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has a profound implication in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劳动异化物化幻化探究”(CXJJ-2013-421)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3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聂海杰;;马克思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变革及其多维内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刘洋;;现代性视域下的道德困境探究——从“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谈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董伟武;;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论全球性生态正义的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国光;;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8 刘希良;侯旭平;;论哲学内涵的维度及其教学方法[J];创新;2014年02期
9 刘圣兰;陶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启示——基于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10 詹宏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和解——兼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条独特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朱军;;现代都市边缘知识人的身份认同困境——以亭子间文人为例[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5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曾一果;;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9 刘高见;;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听行为变化初探[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茆素琼;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闫世东;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虚无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齐敏;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理论视野[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郭学军;政治规训下的电影批评[D];上海大学;2013年
6 胡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严春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王有红;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陈正芬;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严霄云;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黎政;南疆地区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3 古源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指导下的新疆人才发展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4 李瑞华;论网络时代的我国地方政府诚信建设[D];湘潭大学;2013年
5 隋苗苗;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周婧;社会主义人才市场条件下非公企业有效获取人才资源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李俊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为浩;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思想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雪琳;恩格斯宗教世俗化思想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佩洪;马克思是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者吗──论现代性批判语境下的马克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2 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3 漆思;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4 罗骞;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魏波;;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人文向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有奎;;马克思与现代性的诊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殷学明;;原典追寻: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及其超越性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余玉湖;张有奎;;试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张兰英;;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余卫国;;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终极关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性问题[J];求索;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吕敬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2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2 梁玉水;“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平;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5 许建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晏雪飞;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7 彭文刚;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海霞;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生存论解读[D];东华大学;2012年
10 江娇妹;从肯定到扬弃: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2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