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符号的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视角辨析
本文选题:符号的马克思主义 切入点:价值的马克思主义 出处:《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和符号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视角。本文从两种视角运行的内在机理和现实变化梳理了两种视角的运行理路和历史演变。并从实践运用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坚持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Abstract]:Marxism of value and Marxism of symbol are two opposite angles of view to Marxism.This paper combs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from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realistic changes of the two perspectives.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value-upholding Marxis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先达;;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之说的质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诠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汪全军;;法律诠释学之殇——基于《法律解释的范式批判》一书的分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4期
3 蒋红雨;;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J];学理论;2012年23期
4 王浩斌;;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亓光;;政治诠释学:义界、特征与相关性[J];学海;2014年01期
6 杨秀菊;;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J];理论探索;2014年01期
7 谢晖;规范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余敦康;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何强;赵天成;;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当代诠释学意义上的历史性与开放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谢晖;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绍光;;范浩沙以言说行动理论为中心的神学诠释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6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7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8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2年
2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3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重新发掘弗洛伊德的诠释学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景海峰;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N];光明日报;2002年
9 成中英 本报记者 田永胜;成中英谈“本体”与“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金梦兰;文本意义与文学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守永;保卫作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相漫;诠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鲁强;试论法律诠释学中的“先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4 任中杰;诠释学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艺哲;基于诠释学的产品意义增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曹燕;诠释学的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陈锦宣;生存论诠释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丽娟;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罗兵;从“本体诠释学”到C理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硕鹏;伽达默尔诠释学视野下的自然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28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28760.html